当前位置:

连续办七年,“村晚”成了新年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1-19 10:44:12
微浏阳
—分享—

07????-1.jpg

村民们正在琢磨一个三句半剧本。徐美娟摄

1月16日,中和镇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一阵动感十足的旋律,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原来是村里10多名小学生在紧张排练舞蹈节目,准备参加村里的春节联欢会演出。

当地文化带头人吴红香家里同样热闹,“你看这句行不行,跟后面的就都衔接上了。”村民张伟、沈良等人正在琢磨一个三句半剧本。

“大伙都盼着‘村晚’,从2019年12月开始,就天天有人问,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很多,这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大事。”围坐一圈,这些村级“民星”将“村晚”——这个新年俗的来龙去脉细细说给记者听。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郁琳

“村晚”排练

忙全村老少出动,争当“民星”

从1月14日起,刚放寒假的幼师沈春萍成了水口客家屋场里最忙的人。沈春萍担任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第七届“村晚”的总导演,近期,她忙着安排节目的排练,服装如何穿、道具怎么用、音响怎么配合都要一一过问,仔细把关。

“走位要注意,情绪还要再饱满一点,大家休息十分钟,然后再来一遍!”排练的休息空档,沈春萍向记者说起了筹备的情况,这次“村晚”一共有《中国梦娃》《桃花笑》《好大一棵树》等12个节目,“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民都争着报名登台当‘民星’,算上后勤,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进来了。”

据悉,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独唱、民族舞等传统歌舞表演,也有紧跟时代潮流的串烧、反映时代变化的小

品,还有女子舞龙队的精彩表演。“‘村晚’定在大年三十晚上7点半开始,大概会持续2个小时。”沈春萍表示。

为了完整地记录这次“村晚”,在外从事自媒体工作的村民吴睿林还借来了不少设备,“摄影机、单反、手机都上阵了,还准备了航拍呢。”

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背景,更没有偶像明星,但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的“村晚”以其自娱自乐、草根文化等属性,散发出特有的魅力,拥有很多忠实的粉丝。

“以前没有‘村晚’,过年无非是喝酒、打牌,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村晚’则回应了村民的期待,丰富了文化生活。”村民张伟担任过四届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村晚”的总导演,在他看来,经过这些年的培育,“村晚”渐渐成了新年俗,不仅让春节有了年味,也培养了孩子的艺术细胞,“我女儿张雨婷参加了5届‘村晚’的演出,现在胆子大了,也喜欢跳舞了。”

提振精气神

美好生活在路上

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背后,是日渐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村里青年的组织下,水口客家屋场建了一个同名微信公众号,记录当地大大小小的事情。

翻开一篇《这些年的水口客家屋场》,吴红香说起七年来“村晚”的变化。“第一届‘村晚’是2014年1月30日,在一户村民家门口的空地上,用门板搭舞台,把窗帘当幕布,拿家用照明灯当舞台灯。”吴红香回忆说,虽然舞台简陋,但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2015年,村民筹工筹劳建了水口客家屋场,新建了文化广场,自此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的“村晚”有了固定舞台和举办场所。

没道具,自己做;没演出服,互相借;没有费用,大家筹。村民忙活着为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的“村晚”贡献一份力量,“村晚”也唤起了乡愁,呼回了游子。

退役军人沈良曾在外务工多年,2016年回到村上自主创业,主打原生态养殖。“2019年养了50多只黑山羊,600多只土鸡都卖得差不多了。”沈良说,“2020年,我肯定要扩大规模了!”

“以前农民是数着钱过日子,现在是花着钱过日子了。”沈良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也正是雅山村脱贫户沈明辉生活的写照。

“生活越来越好了。”沈明辉细数变化,“我们村里有了宽阔的主干道,我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住上了新房,发展起了种植和养殖产业。”

“种的20亩油茶还有一年就能挂果,养的20只兔子几个月后就能出售了。”沈明辉心里盘算着,“日后肯定会更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