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自己治病的费用、还有购买鸭苗欠下的钱,都指望这批鸭子,但是现在却滞销了。”近日,家住北盛镇乌龙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任光很发愁。因病致贫的他本想通过养殖水鸭,来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想如今却遭遇了滞销。
“近600只水鸭卖不出去,每天都需要喂食,滞销一天,我就多亏损一天。”无奈之下,任光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3830000,希望帮助他尽早卖掉这些鸭子。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思荣
谋出路
因病致贫借钱搞养殖
10月9日,记者来到任光家时,他正在给鸭子喂食。一把青菜丢进水塘,成群的鸭子争先抢食。看鸭子吃完后,任光才放心地从水塘边走回来。
任光身患尿毒症已有6年,做不了重体力活,每周还要定时做透析和吃药,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妻子黎姣的肩上。为了改变现状,任光夫妻两人想了很多办法。
黎姣告诉记者,丈夫患病第一年,他们大规模种植了生姜,但收成不尽如人意。第二年,夫妻俩又找到一份送水的工作,每天开着三轮车送桶装水。“不过,现在送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每个月收入很少。”
今年,夫妻俩借钱买来1500只鸭苗,大规模养殖水鸭。这些水鸭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任光对它们格外上心,照料得很好。
找销路
近600只鸭子滞销愁坏一家人
“按照以往的行情,水鸭养120天就有人上门收购,可今年行情不太好。”任光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如今鸭子已经到了上市时间,但卖不出去,每天还需要喂食,成本越来越高,滞销一天就亏损一天。
“第一批低价卖掉了500只,后来零散卖了一些,现在还剩下近600只鸭子没卖出去。”现在,任光和妻子每天想办法拓展鸭子的销路。通过到市场上去售卖和邻居们的采购,虽然卖出了部分鸭子,但由于存量较大,零散的销售只是杯水车薪。
“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为鸭子销路发愁的任光表示。在了解到任光一家的情况后,农业发展事务中心驻乌龙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灿介绍,他们也在积极帮助联系销路。“如最终还是销不出去,我们想办法促成合作社统一回购,只是价格可能会偏低一些。”
如果您愿意购买水鸭(30元/只,每只2-3斤,可以宰杀好统一送到城区),可直接联系任光(电话:13170302030)。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