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教过书、育过杂交水稻种子
写得一手好字,还乐于捐钱助学
他的养生经里第一条便是运动
他的养生经里第一条便是运动
“杨老,又在种菜呀?”“杨老的菜种得这么好,能透露一点经验吗?”在葛家镇金源村,有一个菜园是很多人路过时必定停留的“打卡”之地。吸引众人目光的,不仅仅是那满园子郁郁葱葱的蔬菜,更因为菜园的主人——90岁高龄的杨介。“现在我们家的菜园还是归我打理,种的菜供一家人吃完全不成问题。”
教过书、育过杂交水稻种子、写得一手好字,还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对于这位精神矍铄的长寿老人,村民彭宗凡表示“很有故事,值得写一写”。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余芹慧
“年轻”老寿星,身体好心态好
一把锄头、一个水桶、一个水瓢。这三样是杨介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他家的菜园子里,一边是翻秋的豆角和正准备扯树的辣椒,另一边则是绿油油的萝卜菜。
“天气太热了,不浇水不行。”对于菜园里的这些“宝贝”,杨介爱惜得不行,每天都要来侍弄一番。水瓢在桶里一舀,拿出来一泼,动作非常娴熟。老人一边给蔬菜浇水,一边爽朗地说笑起来:“别的不敢称师傅,但农活儿我做得还是很地道吧!”
出生在葛家镇金源村的杨介,只读完了小学就被迫终止了学业。嗜书如命的他四处借书自学,1950年,因为勤勉上进,他当上了村里的夜校老师,后来又被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1976年,浏阳开办了科研长训班,挑选了20人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培训,既喜欢读书又懂得种田的杨介便是其中之一。七个月的培训结束后,爱钻研的杨介学会了水稻制种的技术。
“相对于种田来说,种菜就是小菜一碟。不要吝啬自己的力气,这也是保持长寿的一大秘诀。”杨介说,他的养生经里,第一条便是运动。除了日常的劳作,他每天还会坚持做一套读书时学会的体操,并进行适量的散步。
“90岁的年龄,60岁的身体。你就是我们村里的‘年轻’寿星,值得学习呀。”今年73岁的彭宗凡这么评价杨介:“他不仅身体好,而且心态年轻,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最了不起的是到了现在每天都还坚持看书读报,思想一点都不落伍。”
“热心”老寿星,服务村民数十年
“多动常思能益寿,做人处事需实诚。”走进杨介的家里,一副挂在墙上的手书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在金源村,杨介不仅仅是一位身体倍儿棒的老寿星,更是一位极其热心的老人。“说来也许你不信,我们一家三代的结婚喜联都是杨老写的。”村民宋文彬说,因为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杨介便经常被村民们请去写对联。
在宋文彬眼里,杨介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十分热心与贴心:“只要请他写字,他都不推脱,而且还会根据主人的特点临时撰联。事后想表表心意感谢一下,他却分文不取。”
“不仅仅是帮忙撰写对联这种活儿,他的热心事儿多着呢,一天都说不完。”因为都曾在村老年协会工作,彭宗凡对这位老伙计的性格十分了解。
山村偏僻,娱乐活动有限,喜欢看书写字的杨介便去给村民们做工作,让大家少打麻将多看书看报。“每年帮人修农具,他分文不取;村里的孩子上不起学,他自己捐钱不说,还会四处帮忙张罗捐资助学……”说起杨介的热心,彭宗凡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阳光。“像他这样热心的人,就跟阳光一样,带给大家温暖。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