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7户家庭同游大光洞,邻里和睦亲如一家人

编辑:戴鹏 2019-08-27 10:10:30
微浏阳
—分享—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8月24日,淮川街道翠园社区恒大华府二期20栋居民楼举办了一次线下大狂欢,邻居们抓住了暑假的尾巴,17户家庭共66人驱车来到沿溪镇的大光洞风景区,搭棚野炊、欢乐玩水,既亲近了自然,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从2015年楼盘交房以来,20栋居民们有缘住在一起,到如今4年来,大家没有辜负这份缘份。大家还为自家楼栋取了个有趣的名字“玉石凳”(20栋的浏阳话音译),大家都以自己是“玉石凳”的一员而自豪,和乐融融似一家。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通讯员唐晓红
 
  17户家庭66人同游大光洞
 
  8月24日早上8点,17个家庭驾驶18辆车开往乡间。群里不断有人播报一路见闻,热闹非凡。居民唐晓红说,并非是沿途景点多惊艳,只是大家对这趟旅程分外期盼和喜爱,因为每次邻里活动,都是收获满满的感动。
 
  “活动是临时起意的,但一呼百应。”陈芳芳是这次活动的组织人,她说,她原本是想带着自家孩子去户外游玩。当她在群里问有没有邻居一起去的时候,立刻有人提议:不如组织一次活动,家长带上孩子、子女带上父母,来一次邻里山水游。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活动很快就开展起来:苏高博等人负责采购酒水饮料和水果,黎永华等人负责采购肉食蔬菜等主食,朱济义等6人负责主材,肖钊等人负责凉拌菜、点心。其他居民则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带药品、有的负责后勤,还有的负责秩序和安全。
 
  到了目的地,蓝天白云下,青山如黛,绿水淙淙。孩子们欢呼着玩去了,大人们则开始把车上的锅碗瓢盆搬下来,准备来一场大聚餐。6名“大厨”经过商议,准备了14个菜,一共5桌,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足够团结协作,各项工作都有人打下手,很快,菜香饭香就四溢开来。
 
  4年来楼栋邻里和睦一家亲
 
  吃过中饭后,大家又携手穿过山头,脱下鞋袜,踩水溯溪。打水仗、摸鱼虾,每个人都如同回到了童年。翻开留影纪念照,“玉石凳”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几乎要跃出画面。
 
  这次活动,“玉石凳”的邻里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昨日,群里还有人表示“太遗憾”,说自己工作在外错过了参与的机会,更有人转达朋友的“羡慕”,说对方也想住进来。
 
  4年来,“玉石凳”一家亲的和谐典范让许多人好奇,他们邻里活动是怎么开展的?他们邻里亲睦是如何达成的?其实,很久以前,他们也和许多都市小区一样,铁门一关,邻里不识。陈芳芳说,记得当时是居民颜友成率先打破冷漠,一个一个去问邻居们的电话、微信,一个一个拉进微信群。很快,群主、栋长都选出来了,大家也渐渐熟络起来。
 
  在“玉石凳”,家家户户是亲人。有居民说,有次她父亲凌晨出门办事叫不到的士,邻居看到了就主动送老人去了目的地;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更多知识,楼栋里还有居民办了一个“英语角”,整个楼栋的孩子们几乎都加入了。
 
  “玉石凳”的住户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互相帮助,聚会更是和乐美满。唐晓红说,以前自己总以为那些儿时的邻里串门、夜不闭户都消失了,而在“玉石凳”,“远亲不如近邻”“相互守望”从来都没有离开。
 
  记者手记
 
  “玉石凳”的好邻里源自每个人的真心付出
 
  第一次采访“玉石凳”,是2015年11月8日,那时,这栋楼刚交房不久,入住率还不是很高,和很多楼盘不同,这里的楼上楼下已然非常熟悉了。他们一起吃饭,组织搞联欢晚会,节日里一同相聚,非常和谐,也促成了我对他们的第一篇报道。4年后,2019年8月24日的邻里一日游,这不是他们的首次活动,也不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活动,细水长流“恒长久”的邻里情,很多人说“羡慕”。
 
  真正取经“玉石凳”,有模式可循。居民陈芳芳说,一个小团体能够组建起来,每个人都在发挥作用。“玉石凳”一开始组建有赖于颜友文,邻居们亲切叫其“小颜颜”,他是个行动派,极具感染力;建群后,有大方又重情义的邻居天天在群里准时发红包,活跃了氛围,更增添了邻里之间的好感;群主是个威信极高又真心关心邻里的人;栋长是个说到做到又乐于助人的人;还有组织策划力强的户子;有任何行动都参与的捧场王……每一个家庭,都在给这个“大家庭”贡献光和热。
 
  在这栋楼里还有一段姻缘故事。苏高博是20栋的业主,徐娇则是一位业主的妹妹。邻居们觉得这两个人很合适:小伙子稳重可靠,小姑娘温柔可爱,两人又都没成家。于是,邻居们经常喊着去吃夜宵、吃饭、聚会,都是给他们创造机会。在邻居们的热心撮合下,他们俩还真在一起了。
 
  “这是我在浏阳收获的最美的情感,我一辈子都感恩。”苏高博说,他是陕西人,来到浏阳、住进“玉石凳”,认识了这样一群好邻里,他说“这是我做的最好的选择”。
 
  难得的相聚
 
  @红小糖:在城市里,同住一小区,同住一层楼,经常见面,却不知对方姓什么,基本是常态。而我们这一栋却不同,从收房入住开始,就建了微信群,立了群主,选了栋长,入群住户达九成以上,且八成都互相认识。逢年过节,大事小事,群里总是热闹非凡。
 
  余热尚存的早秋,接近尾声的假期,有人突然提起聚会。聊得热火朝天,却总是不能抽出时间来好好聚一聚的邻里们,很快就躁动不安了,于是,就有了这一段难得的邻里相聚时光。
 
  城市里的乡情
 
  @红小糖:儿时记忆里,茶余饭后的邻里笑谈,互相串个门,有好吃的邀请邻居们一起尝一尝,谁家有事大家都出来帮一帮,有矛盾互相商量着解决……这在“玉石凳”是真真的上演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以为丢了的乡情,原来从未离开。
 
  有些人只能拿回忆取暖,而我们,就在回忆里。就仿佛你顶着39度的高温下楼帮忙取包裹的身影,已是多年以前。这种邻里守望,精神上的富足感,难以割舍的城市少有的乡情,都在这里。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