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兰(中)和鸿宇公馆“菜篮子”成员一起拍照打卡。记者刘莎
《拒绝塑料袋,提篮买菜34年》追踪报道
浏阳日报讯(记者刘莎)7月31日早上8点多,家住淮川街道新北社区鸿宇公馆的欧美兰提着菜篮子准备外出买菜,去菜市场的路上,逐渐有人加入欧美兰的队伍。不论男女老少,人人拎着一个菜篮子。7月22日,本报以《拒绝塑料袋,提篮买菜34年》为题,报道了淮川街道环保达人张运和坚持提篮买菜的事迹。在他的发动下,如今已有宜和家园、鸿宇公馆两支“菜篮子”队伍,成为了菜市场、生鲜超市的一道风景。
进入生鲜超市,不一会,欧美兰手中的菜篮子就被填满了,一捆青菜、一棵包菜、一根山药,都直接放在篮子里,新鲜得很;4片白嫩嫩的豆腐,则用饭盒装着,放在菜篮子一角……“我今天提篮子买菜就少用了六七个塑料袋。”
买完菜结账后,看着其他大包小包用塑料袋装东西的市民,欧美兰不禁暗自对比,“在我后面结账的那个市民至少用了10个塑料袋。长此以往,我减少使用的塑料袋和他使用的塑料袋可是惊人的对比。”
说话的间隙,欧美兰打开了“鸿宇拒塑志愿者工作群”微信群,将她在超市提篮买菜的照片发到了群里。记者看到,这几天里,每天上午都有人“晒照”“打卡”。
“晒的是提菜篮买菜照片,打的是不用塑料袋、让垃圾减量的卡。”提篮买菜发起人张运和说。
“我早就有在浏阳发展一支‘菜篮子’队伍的想法了,没想到7月26日就组建成功了。”短时间内就组建起宜和家园、鸿宇公馆两支“菜篮子”队伍,张运和十分高兴。为了让“菜篮子”行动落到实处,张运和又寻求市环卫局支持,购买了50个竹篮赠送给参与者。
作为宜和家园“菜篮子”队伍的发起人,邓友余前段时间在听过张运和的环保课堂后,也深感白色污染的危害,“我们小区分拣员每天面对最多的还是各种塑料袋,这些塑料袋难降解、难处理,着实让人头疼。所以,我们在小区组建‘菜篮子’队伍,从自身垃圾减量做起。”
邓友余说,他每天提着菜篮子去菜市场和超市,吸引了很多目光,“都说我们的‘菜篮子’行动好,一去买菜就有很多人问我菜篮子是在哪里买的,在得知我们小区有‘菜篮子’队伍后,都问能不能加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