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子弹飞过头顶不曾退缩
岗位上:不断提升两次立三等功
“既然参了军,就要当一个好兵。”“只要党要我做下去,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两句简单而坚定的话,却是集里街道太平桥社区槐树片89岁退役军人章长和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1951年,年仅21岁的章长和入伍参军。紧接着便随队徒步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感受过喝雪水、吃干粮的艰苦,经历过机枪子弹在头顶飞过的惊险,他始终握紧手中的长步枪,奋勇冲锋。1952年8月回国后,章长和继续在军人岗位上履职尽责,两次立下三等功。
军人时期尽展英雄本色,退役后也不失耀眼风采。1962年,章长和退休回到家乡,担任原槐树村治安保长,治安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村组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直到自己腿脚出现病痛才辞去工作在家休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晓芳
立志要当“好兵”,战场上奋勇向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迎来了新生活,一家人的好生活都是党和国家给的,说什么也要回报国家。”章长和说,恰逢1951年湖南省进行征兵,他主动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士兵。
刚入伍,章长和便踏上了抗美援朝的路途。
“从鸭绿江徒步出发,整整走了45个晚上才到达朝鲜战地。”当时,敌军飞机总会在白天进行巡查盘旋,这为队伍前进带来了许多干扰。大部队只好白天躲在大山深处,晚上再按照既定路线前行。
“脚上起泡、鞋子磨烂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战友因脚肿走不动,还要背着他们前进。”这只是艰苦日子的开始,到达前线后,作为后备防御部队,章长和一面提防敌人的突击,一面修建防空洞、暗道,以加强防御,精神时刻紧绷着。章长和指着自己的右脚,大脚趾的指甲已经变形,“这就是当时修建防空洞时受的伤。”1951年年中,又一次防御战全面打响,这也是章长和第一次真正拿起武器对抗敌人。敌人拿着机枪扫射,子弹在头顶飞过,耳边是炸弹巨响,眼前还有队友在惊险中受伤倒下的身影,章长和从没退缩过。
“心里从没有害怕过,只想着待会要怎么反击。”章长和入伍时就曾立下目标,既然参军了,就要当一个“好兵”,要勇于冲锋在前。他也是这样做的,在每一次惊险对战中,握紧手中的长步枪,奋勇向前。
1951年年底,部队一处粮仓被敌军炸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让原本就艰难的情况雪上加霜。“只能喝雪水、吃一些杂粮磨成的粉,天气寒冷,雪水冻得嘴巴都没感觉了,但为了战斗就必须坚持。”章长和感慨道。
岗位上两次立功,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章长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愈发深厚。
1953年12月,章长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到军事教导营参加军事学习,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在随后的军旅生活中,他当过班长、在文化学习部队学习过,不断提升自己,多次获评优秀,服役12年间两次立下三等功。
因牵挂家中年迈父母,1962年章长和回到家乡。尽管已经不在部队服役,但他始终传承革命精神,坚持服务群众,担任村上治安保长,继续在村组事业中发光发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章长和看来,担任治安保长10年,对他个人也是一种考验,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去化解村民间的矛盾,守护全村平安。
不仅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章长和还很热心村组事务,尽可能地帮助其他村民,参与了醴浏铁路等交通道路的修建,直到1973年因患坐骨神经痛才辞去工作回家休养。
“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只要党要我做下去,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章长和说,党和国家的恩情是他永远的牵挂与信仰,在自己能够付出的时候为党、国家和人民做一点事情,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人物印象
传承革命精神,用勤劳双手创造新生活
2019年7月29日,记者在集里街道太平桥社区槐树片见到了章长和,身材瘦小的他背脊已经有些佝偻,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神采奕奕。
2014年,章长和因为身体病痛以及孙女上学等费用开支较大,一家人经济陷入困境,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处境艰难,他却从来没有开口向政府申请过特殊待遇。
对于自己的事迹,章长和从不主动提起,左邻右舍问起,他总是摆摆手说“这都没什么好讲的”。章长和的革命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自强自立、不等不靠、靠自己双手奋斗……
“父亲一直勤劳朴素,经常给我们讲当年战争的苦,说现在是个好社会,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章长和的儿子章建璜说,在父亲的影响下,通过在花炮厂工作,他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2016年他们家成功脱贫。
“如今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各方面与以前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很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入伍入党的决定,想到自己也曾付出一份力就觉得很自豪,也为今天的中国骄傲。”章长和说。
跟踪报道
各界点赞“人民功臣”甘厚美
“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精神传承发扬”
浏阳日报讯(记者唐娇)昨日,本报推出《“人民功臣”甘厚美》一文,报道了93岁的甘厚美多次立功却深藏功名的光荣事迹,并在《浏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微浏阳”上进行推送,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给老人点赞。
“我对‘战斗英雄’的印象来源于书本和媒体。现在发现身边就有9次立功的‘人民功臣’,心中肃然起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王佑衡表示,英雄是“大国重器”“民族脊梁”,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将这份精神传承发扬,“作为年轻人,我们更要学习甘老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对国家忠诚、对事业热爱、对生活质朴。”
“甘老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与弘扬,他是国家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是人民学习的好榜样。”“好一位人民功臣,实至名归。”“感动啊,这些为共和国浴血奋战,从不居功自傲的先辈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你们致敬。”网友们纷纷在“微浏阳”后台留言。
下阶段,本报将继续推出“本色·退役军人风采”系列报道,走近我们身边的优秀退役军人,分享他们的军旅故事,再现他们的建设事迹,弘扬他们的本色精神,敬请持续关注。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