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科技课堂太有趣了!”这几天,大瑶镇杨花村的八年级学生周优很高兴,因为村里的暑期夏令营开始了,他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成功制作了声控彩灯,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周优,村上的200余名孩子都很高兴,他们各有各的课程安排,将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是杨花村连续第九年开展夏令营活动。(7月15日《浏阳日报》)
公益夏令营办得好,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感知爱心的窗户,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人文关怀。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这些好做法值得总结提升,并要不断打造升级版。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瞄准孩子暑假生活的需求点,创设更多的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涵,才能让暑期活动常办常新。
笔者认为,公益夏令营既要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的原则,还可多一些“浏阳范儿”,融地域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新鲜感、好奇感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他们快乐的人生体验、社会实践,增强对浏阳这座城市的认知度和自豪感。比如,充分挖掘浏阳传统文化,组织学生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又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等。
公益夏令营,好花应常开!有政府的有效引导、社会的积极参与,再加上爱心的不断涌入,就一定能办出特色,成为城市的又一公益品牌。很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也期待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