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7月18日,澄潭江镇吾田村,李家湾阻击战在这里打响。次日,浏阳获得解放。70年后,记者沿着昔日的战斗旧址以及解放军行经的道路,在亲历者的回忆与讲述中感受当年的金戈铁马。
如今,解放军当年走过的“十里凉亭”与“官马大道”,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吾田市”也被封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然而,道路承载的希冀依旧,昔日的“官马大道”已成为9米宽的吾田大道,宽敞平整,一端连起吾田村与村上的8家企业,另一端连起大文公路,勾勒出吾田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丹周婷张迪
听闻解放军要来
乡亲们端茶送水相迎
据《中共浏阳地方史》记载,1949年7月18日晨,国民党军夏威部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入浏阳,从醴陵调遣军力向浏阳进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陈伯钧奉命率部在李家湾(今为吾田村李家组)阻击。
“那会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回忆起当年解放军进驻吾田的那一幕,78岁的陶久觉感慨万千。老人说,当天一大早,隔得老远就听到路上马蹄声阵阵,只见两名战士翻身下马,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别怕,我们是解放军,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大部队就要来了,想麻烦乡亲帮忙送些水。”
“其实也难怪我们看到‘走兵’就害怕。”陶久觉说,当时流传着“五子出两兵,三子出一兵”之说,国民党军队派地方保长抓壮丁时,五子家庭得抓走二子,三子家庭得抓走一子,“很多人被带走,就再也没回来过。”
不过对于解放军,乡亲们却不害怕。“听说解放军去买猪肉时,老乡执意不收钱,他们还是悄悄留下了钱。”因此,乡亲们的不安很快消散。吃过早饭后,住在吾田村澄枫公路附近的几十户人家行动起来:将自家的门板拆下,门板下架上两条长椅,拼成一张张桌子铺列在凉亭下。男人们担来一桶桶井水,妇女们将饭碗、茶杯一一洗净,装上清冽的水,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田野间设埋伏
解放军三路包抄大获全胜
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解放军沿着“官马大道”,由吾田村坳下组向三里外的李家湾前进。正值早稻成熟,田野间满目葱郁,战士们埋伏在山坡和田野间,在各个方向扎紧“布袋”,准备伏击敌军。
据《中共浏阳地方史》记载,7月18日上午,国民党军夏威部从醴陵出发,经金刚、大瑶,抵达枫林铺(今大瑶镇枫林村),随后一到李家湾,就钻进了解放军布置的埋伏圈。
“中午过后,枪声和炮声就响了起来,紧接着就有解放军伤兵被抬了过来。”陶久觉说,很多战士伤得很严重。尽管多数村民已经转移到山上,家里已经空了,但解放军伤兵也不进屋,而是统一安置在路边。
据记载,阻击战正式打响后,陈伯钧部从东、南、北包抄,敌军欲登西面大岭,负隅顽抗。早有准备的陈伯钧部,在各制高点用迫击炮、机关枪掩护战士,越过路东小溪,冲出早稻田,阻止敌军登山,逼迫敌军往醴陵方向溃退,敌军也由此进入了解放军布置的又一个埋伏圈。至下午4时许,阻击战获得全胜。
亲历者说
多喝一碗水都要征得村民同意
李家湾阻击战中,解放军的纪律与作风令陶久觉印象最深刻,“几千人的大部队列队而来,队伍十分整齐。”
陶久觉回忆,当时有一名解放军女战士因病痛无法前进,一户村民拆下自家的门板,让她躺下休息。让村民没想到的是,女战士离开时,解放军战士居然将那块门板又完好地安装到了门框上,“没想到在这种紧要时刻,还能这么严于律己。”
看到村民们主动提供饮水,解放军战士们尽管早已热得大汗淋漓,但也没有一拥而上,而是有序地排队等待。陶久觉还记得,如果一碗水不够喝,战士们都会事先询问“老乡,我能不能再来一碗”。讲到这里,老人的脸上满是感慨,“你说一碗井水要什么紧,国民党军队在我们池塘里抢鱼也是有的,所以我们都被解放军的作风震撼到了。”
时光荏苒,转眼70年已经过去。那个烈日的清晨,解放军战士们大汗淋漓、诚恳询问的模样,仿佛还在眼前。陶久觉慢慢体会到,这份铭记的背后,是对解放军优良作风、军民鱼水情深的感动,也是作为普通村民为解放事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的自豪。
乡村新变
拉通大道,快速融入经济圈
采访当天,一场阵雨过后,吾田村大地如洗,陶久觉站在路边,凝望着李家湾的方向,满目深思。
“这里以前是‘官马大道’,是江西省进入浏阳的必经之地。”说起脚下的路,陶久觉满是自豪。李家湾阻击战大胜后,解放军从这里踏上解放浏阳的征程;而这里,也见证着吾田村的沧桑巨变。
作为小型烟花生产基地,十几年前,吾田村声名远扬,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前来。“曾经出村主要是一条5米宽的澄枫公路连接浏大公路,经常堵车。”吾田村党总支书记陶宗荥说。
为了解决逼仄的交通状况,通过多方努力,吾田村启动了吾田大道的建设,9米宽的油砂路连接起大文公路,也推动吾田村融入大瑶经济圈。吾田大道在前年竣工后,当地村民前往大瑶集镇只需四五分钟车程。
如今,吾田村的8家企业综合年产值近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两三千个,吾田人的生活一步步向着富饶进发。
重视教育,学习氛围浓厚
“在传统观念里,南乡人重经济、轻教育,但现在,这个看法得变了。”陶宗荥说,现在走在村里,很少听到麻将声,大家都忙着做事。对于教育,村民们也格外重视起来。家长、学校、地方一起发力,为下一代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今年暑假,由村级组织的夏令营公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通过积极对接,吾田村请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支教团,吸引了周边110余名青少年报名加入,由村上免费提供午餐。夏令营涵盖了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学习,垃圾分类、防毒禁毒等社会实践项目,还有多项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收获陪伴与成长。
“我们一直在强调人才要回报社会,但也要思考地方是否给予了人才充分的关怀,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对村级事业发展更加热心。”站在去年建成的村级公立幼儿园里,陶宗荥满怀期待。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