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耀邦文物故事:一封特殊的“家书”

编辑:戴鹏 2019-07-12 16:29:11
微浏阳
—分享—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茶油15斤,每斤0.54元,共8.1元;豆子10斤,每斤0.1元,共1元;油饼60个,每个0.08元,共4.8元;熏鱼20斤,每斤0.7元,共14元……”这是一张特别的清单,它被附在一封特殊的“家书”后面。
 
  “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看起来‘不通人情’,却处处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刚直不阿与坦荡无私的品性。而后面附着的清单,更让人感动,廉洁自律的背后亦包含着对家乡百姓劳作的体恤之情!”在浏阳市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封特殊的“家书”,它是胡耀邦同志写给公社党支部书记的。对于这封特殊“家书”,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的解说员阮心涯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文家市公社金星大队(辖今中和苍坊等村)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由于物资紧张购买不到发电机,于是大队党支部负责人找到了胡耀邦同志的哥哥胡耀福和堂弟胡耀简,请两人一同去北京,求助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购买发电机。按老家的习俗,去远方的亲戚家做客多少要带一点礼物。于是,这趟去北京,也请两位委托人捎上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冬笋和芋头作为礼物,多少也算是按照家乡的习俗表达了一点心意。
 
  到了北京,胡耀福和胡耀简直截了当地讲了家乡的请求。胡耀邦同志认为修水库发电是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同意帮忙买发电机,但对于兄弟俩用公款作路费以及送来一些土特产这两件事情十分生气。他当即提笔给大队党支部书记龚光繁以及党支部其他同志写了一封长信和一张便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光繁同志并党支部同志:现在耀简先回来,耀福过四五天后也就回来。不久前,我曾经给公社党委详细写了一封信,请求公社和你们一定要坚决劝止我哥哥、姐姐和一切亲属来我这里。因为:第一,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第二,要浪费路费;第三,我也负担不起。但是,你们却没有帮我这么办。这件事我不高兴。
 
  这次他们来的路费,听说又是大队出的。这就更不对了。中央曾三番五令要求各地坚决纠正‘共产风’,坚决严格财政管理制度。你们怎么可以用公共积累给某些干部和社员外出作路费呢?这是违反中央政策的啊!如果社员要追查这些事,你们是负不起这种责任的,请你们党支部认真议议这件事!一切违反财政开支的事,万万做不得。做了,就是犯了政治错误。
 
  送来的冬笋和芋头,这又是社员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特别是现在困难时期,大家要拿来顶粮食,你们送给我也做得不对,但是已经送来了,退回去又不方便。只好按你们那里的价值24元退回,钱交耀简带回去,请偿还生产这些东西的社员。在这里,我一万次地请求你们,今后再也不许送什么东西来了。”
 
  此外,这封信后更是附上了一张特别的清单,上面详细地记载着上一年收到的土特产的详情。让人惊诧的是,胡耀邦同志同样折合成了钱一并退回:
 
  “去年七月带来:1、茶油15斤,每斤0.54元,共8.1元;2、豆子10斤,每斤0.1元,共1元;3、油饼60个,每个0.08元,共4.8元;4、熏鱼20斤,每斤0.7元,共14元;5、一共27.9元。交胡耀福带回,务必退还公社。胡耀邦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的也许是柴米油盐的事,但折射的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清廉自守之心。”在展厅里,游客周小芳品读着这封特别的“家书”,感慨良多,那发黄的字迹折射出胡耀邦同志公私分明、坦荡无私的崇高品质。而这种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