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他念完规则,他就气哭了。”孩子放暑假了,杨慧郑重其事地为儿子杨洋和侄子杨淼制定了一份“暑假规则”,包括习惯养成、家务劳动、学习阅读、户外运动、限时娱乐、作息时间等等一共9条规则。没想到,因为“规则太严厉”,杨洋气得当场就不理她了。不过,杨慧将这份“暑假规则”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却得到了不少家长留言表示支持。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妈妈给孩子制订“暑假规则”
“太严格了。”昨日,面对记者,杨慧的儿子杨洋显得有些羞涩。他说,按照妈妈制定的“暑假规则”,他和堂哥在暑假期间要承担家里的许多家务活,包括洗碗、扫地、丢垃圾等等。同时,每天只能玩2小时游戏,晚上必须准时睡觉,早上不能睡懒觉。
细看这份规则,除了第6条“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写一篇日记”与学习相关,其他都是定规矩。第1条是起床打理自己的卫生;第2、3、4、5条都是做家务、学会用家电;第7、8条是户外运动不能少于1小时,玩电子游戏不能超过2小时;第9条是早点睡觉。
最让杨洋难受的是,如果其中一条没完成,第二天不能玩任何电子游戏。如果一再违规,这项惩罚就会持续一星期,或者一个月。
“姑姑很严格的。”杨慧的小侄子杨淼说,前两天他回到老家,玩了两天手机,姑姑知道后,罚他一星期不能碰手机,如今他还在“受罚”当中。
接受“挑战”,孩子成长有惊喜
虽然杨洋和杨淼一直抱怨“暑假规则”太严格,但两人还是勇敢接受了这个“挑战”。
“先放油,然后烧到七八成熟,把牛排煎熟后不要放盐,直接放酱汁……”在厨房里,说起煎牛排来,杨洋和杨淼讲得头头是道。因为暑假期间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他们俩很快就学会了烹制一些简单的食物。
杨慧说,她更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和能力,像规则的第3、4、5条都是做家务、学会使用家用电器。两个小朋友要在暑假期间学会用洗衣机、烘干机,没有太阳时衣服要烘干,有太阳时要晾干,干了之后还要按照不同的人将衣服分类,叠好收进不同的衣柜。同时,他们还要学着简单组装比如电风扇这样的电器。
“动手会促使他们动脑。”杨慧说,由于每天都要倒垃圾,两兄弟想了个办法,给垃圾桶套上多层垃圾袋。如今,家里的垃圾袋满了后,直接翻出来打包走,底下还有其他垃圾袋可以用。这个小细节让杨慧说:“真是用心了”。
“确实是有惊喜。”杨慧的母亲周新华说,在这样的规则下,两个孩子更懂事了。(奖励线索提供人黄先生线索费30元)
新闻延伸
“暑假规则”引邻居效仿
在朋友圈学习到这份“暑假规则”后,杨慧的邻居欧阳女士立刻就和自己的孩子签订了一份协议书,一共8条,从学习到劳动,以及管理情绪等。如果孩子违反了协议或者没有按照要求来做,就不可以看电视和玩游戏。听到妈妈讲清道理后,孩子愉快地答应了,在应该睡觉的时候,孩子主动关了电视机。
“简直太棒了!”欧阳女士说,该立规则的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立好规则。也有家长表示,身边有太多“会读书却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是时候改变现状,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脾气、动手能力了!
专家观点
引导孩子建立规矩意识
有助于孩子成长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浏阳市畅心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集里中学心理教师易大华表示,引导孩子建立规矩意识,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养,有助于孩子成长。
“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易大华说,第一,没做到什么就取消什么资格,无意中会强化孩子“这非常难得的,要特别值得珍惜”的潜意识,在这个案例中,家长设定的是“玩电子游戏”,这种强化反而会引导孩子渴望玩电子游戏。如果改成没做到就取消和家人一起吃饭、游戏,或与朋友一起逛书店、踢足球等活动,就会增加他对与家人、朋友良好互动的追求。
其次,在和孩子签订协议的规则中,所有的行为应该尽可能的“正向强化”:比如,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奖励他和家人或者同学、朋友一起搞活动等。同时,所设置的奖励也应该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感受爱。
征集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暑假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过一个积极的、丰富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暑假呢?您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呢?
本报街坊版“酷,暑假!”栏目已经上线,和孩子们互动、带孩子们游戏、探索户外的世界、一起做志愿服务等等,都是不错的选项。如果您给孩子安排了特别的节目或内容,欢迎您和我们联系,展示您的育儿观,也为其他家长提供一种参考。联系电话:83830000、18684892661(张)。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