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身房里运动1小时开始头晕恶心呕吐

编辑:戴鹏 2019-07-09 09:43:35
微浏阳
—分享—
 
  夏季运动中暑风险大,应注意运动强度、及时补水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少人会把夏季当做锻炼身体的好时机,认为运动后出汗多、效果好。其实,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运动时如果没有把握好度,很容易发生中暑的情况。
 
  最近,市民周先生就不小心中招了。7月6日晚,周先生在健身房锻炼了1个小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医院进行了各项检查后,医生诊断周先生是中暑了。
 
  “夏季中暑和气温、湿度、通风情况、个人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军提醒,夏季运动要注意防中暑,选择科学的锻炼方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雅静
 
  闷热天气坚持健身,男子突发身体不适
 
  今年42岁的周先生自几年前开始健身以来,一有时间就喜欢到健身房跑跑步、打打球,一周会去三四次健身房,每次锻炼1个小时左右。7月6日晚,周先生像往常一样,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但没想到运动了1个小时后,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健身房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出现不适后,帮忙刮痧、散热,并拨打了急救电话。”周先生说,刮痧后他感觉不适症状有所缓解,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为他进行了头部CT、抽血化验等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考虑他是中暑了。周先生留院观察至次日凌晨,症状消失后便出院了。
 
  “当天感觉天气很闷热,健身房的人也比较多,热身的时候就已经有不适的感觉了,我当时以为是天气太热的原因,没多想就继续运动了。”经过这次教训,周先生提醒其他市民,如果在运动时感到不适,一定不要强撑着继续运动。
 
  “夏季运动,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如果空气不流通、湿度大,汗液无法蒸发带走人体内的热量,就容易引起体温升高,发生中暑。”刘军提醒,夏季天气闷热,市民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状态,如有胸闷、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夏季科学健身,注意强度、补水和热身
 
  除了预防中暑,夏季健身时有哪些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刘军提醒,市民在熬夜、饮酒、精神状态不佳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市民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和时间,以防剧烈运动后出现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等症状;如果是平时运动较少的人,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关节和肌肉损伤。
 
  参加运动时,应牢记科学公式:170-自己的年龄=运动后的心率。例如,40岁的人运动中需注意控制最大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30次,50岁的人则应注意控制最大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若超过这一心率,应当马上停下休息,或适当调整运动量。
 
  “夏季运动,流汗特别多,呼吸、排汗在带走人体内大量水分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盐分,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刘军说,夏季运动应注意科学饮水,适时、适量、适当补充盐分。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可以补充水分,使身体保持水分充足,但切忌一次性大量饮水,即使是运动后也不要立即大量喝水,而应每次喝100-300毫升的淡盐水,每次间隔半小时,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
 
  补充水分的同时,锻炼过后要不要进食补充营养呢?不少正在减肥的运动人士对此有疑虑。刘军表示,运动的目的是消耗脂肪,增长肌肉,其实运动过后,无论是不是减肥人群,都应该补充营养,最好在运动1-2小时后,补充肉类、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肥胖人群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刘军提醒,运动后切忌马上洗凉水澡。因为运动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内产生大量热量,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以便体内热量散发。如果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使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不仅不利于热量散发,突然的冷刺激还会使体表已张开的的汗孔骤然关闭,容易降低人体机体抵抗力而生病,因此建议在运动半小时后再洗澡。
 
  达人分享
 
  运动前,热身很重要
 
  为了“消灭”身上的赘肉,26岁的陈女士一直在坚持运动减肥。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大,整天坐在教室学习,吃得也多,一不留神就胖了。”陈女士告诉记者,大学期间,她靠着节食和跑步,从116斤瘦到了95斤。但是大学毕业后,她对身材的“美感”有了更多想法。
 
  “一味依靠节食、跑步来减肥,这样的减肥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塑造完美的身材,而且也不健康,容易反弹。”陈女士说,大学毕业后她开始接触健身,这几年来,不仅学习了管理身材的正确方法,还从运动中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一周健身三到五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这样的健身频率陈女士坚持了几年。跑步机、动感单车、杠铃……健身房的器材种类繁多,陈女士建议,在器材的选择上,应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冬天脂肪储备多,可多进行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夏天一般胃口小,能量摄入也少,可以多进行力量训练。”陈女士表示,她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上肢力量的练习,如杠铃、哑铃等,需要练下肢力量的人群,也可以选择相应的健身器材。
 
  “运动固然重要,但是千万别小看运动前后的热身准备,这可以防止出现运动损伤。”在陈女士看来,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与运动后的放松都至关重要。陈女士建议,每次开始运动时,先不要急着上跑步机或者是用器材,最好先进行15分钟左右的平地热身,充分活动膝关节、踝关节,身体感到微微发热后再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
 
  健康贴士
 
  正午前后时段应减少户外活动
 
  炎炎夏日,无论是室外室内都可能发生中暑,如何防中暑,中暑又该如何处理呢?
 
  “夏季中暑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个人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对一些体弱的人而言,夏季即使是在室内不运动也可能发生中暑。”刘军介绍,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恶心、胸闷、气短等。中暑根据程度不同,分为先兆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其中重度中暑又分为热射病和热衰竭,严重的都会危及生命。
 
  刘军建议,为预防夏季中暑,市民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活动,不要进行强度太大的健身运动,在气温高、湿度大、通风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运动。
 
  中暑患者的救治十分重要,刘军介绍,如发现身边有中暑患者,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使其平躺。如患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等反应,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同时采取电风扇吹风这类人工散热方法,但注意不要直接对着患者吹风,以防引起感冒。此外,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预防中暑,市民在出行时最好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高温下户外作业人群也应注意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
 
  此外,体质虚弱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老人,尤其是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体内环境感知能力差,又不能及时补水、补盐,其实更容易中暑。因此,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