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
火红七月,浏阳大地,发展的氛围愈浓,建设的浪潮愈劲,全市各基层党支部带领着广大共产党员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正以优异成绩向党的98岁生日献礼。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今年以来,浏阳以“党支部建设年”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努力让组织不断“强”起来,让支部积极“动”起来,让党员踊跃“干”起来,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扬起了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风帆。
如今,不论是在“产业项目建设年”的最前沿、“营商环境优化年”的主阵地,还是三大攻坚的战场上、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总能看到党旗飘扬、党徽闪耀。一个个支部动员起一名名党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的伟大征程中。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康唐娇
组织“强”起来,潮涌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党支部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围绕此,市委将2019年确定为“党支部建设年”,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让党支部这个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在“党支部建设年”的生动实践中,我市切实开展四项提升行动。其中,以更高的站位开展政治力提升行动,不断突出政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政治建设“20条措施”;不断加强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专题讨论;不断强化政治功能,率先出台《关于在干部考察中听取党支部意见的实施办法》。
以更强的担当开展组织力提升行动。结合党支部“堡垒指数”考评,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力争今年全市党支部基本达到“五化”建设标准;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创新实施主题党日活动“三定五联”制度。
以更实的举措开展引领力提升行动。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发动全市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以更优的保障开展支撑力提升行动。党内的工作机理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储备机制更加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强化。
四项提升行动的开展,让党支部这个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强劲有力,促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支部“动”起来,奔腾新力量
“党支部建设年”的深入推进,使全市每一个支部都能在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到坐标,发挥作用——
农村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治理等积极开展工作;
城市小区党支部主动“把话筒交给群众”,不断健全民情收集、协商议事机制,主动解决小区居民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党支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发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全力促进部门事业发展;
两新组织党支部持续实施“两争一创”行动计划,不断巩固提升“两个覆盖”成果,切实服务两新组织发展;
流动党员党支部坚持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表率作用。
根据“三定五联”制度的规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全市固定的主题党日。每到这一天,市委书记黎春秋,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伟等全体党员市领导都会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
3月“扫黑除恶,强基固本”、4月“移风易俗,从我做起”、5月“生命至上,安全发展”、6月“关爱留守家庭,共建温暖家园”、7月“传承光荣,砥砺奋进”,每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都紧扣浏阳实际、聚焦发展需要。
如今在浏阳,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党支部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工作的难点在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力就体现在哪里。
市工信局机关党支部紧扣“产业项目建设年”,每个机关党员联系一至两个产业链企业,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走访调研企业153家次,收集解决问题133个。
市义工联党支部累计组织开展了1000多次大型慈善公益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服务逾140万个小时,援助弱势群体3万余人。
张坊镇田溪村西溪旅游公司党支部带领村民众筹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实现了省定贫困村到旅游风景区的蝶变,村民腰包鼓了,笑容甜了。
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党员“干”起来,不忘新使命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越优秀,支部越强;同样,堡垒始终坚强,旗帜才能高高飘扬。
在党支部建设中,在浏阳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他们坚守阵地不放松,牢记使命不懈怠,在每一个岗位上书写了平凡的伟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是关键。
普迹镇普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宜完由市农业农村局派驻至普花村驻村扶贫后,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战斗中,他干脆把妻女接到村上一起扶贫。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普花村完成了11户42人的脱贫工作,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计划。
沙市镇东门村党总支书记张建辉创新实行绩效考核制,激活村“两委”队伍活力,带领广大村民一起依托蒿山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在浏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还有着很多震撼人心的图景。
市妇幼保健院的党员程军为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走遍浏阳32个乡镇(街道)进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巡讲,每名住院的患儿都有一张他的名片,他成为上千名患儿的“私人医生”。
文家市镇岩前新村贫困党员詹先山,虽自己深陷困境,却依旧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为岩广公路、组级公路捐款捐资3000余元,自己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并带领群众种茶树,寻找致富门路。
群众有呼声;党员有响应;发展有需要,党员有行动。
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工程管理一科副科长邵雄辉日夜坚守在项目建设一线,保障多个市重点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实现“零事故”,他是项目攻坚先锋。
沙市镇司法所所长胡义芳探索“党建+人民调解”的模式,组建全市首支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她是司法工作岗位的能手,也是群众称赞的“和事佬”。
“一条大河波浪宽”,每一个党员的战斗力、每一个支部的凝聚力,汇聚成了一股引领浏阳发展的强劲合力。
在“党支部建设年”的推动下,全市2493个党支部、64496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力量,在5007平方公里的山水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激“浏”勇进的华美乐章。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