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前,解放军曾从上洪村取道经过,70年后,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依托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记者彭红霞
湖洋梯田“扬名”湘赣边,魅力山水引来资本关注
6月,草木茂盛。张坊镇上洪村龙街组,农田边一条数百米长、一米多宽的石头小路,掩映在芳草间,难窥全貌。
89岁的王锦吾俯身扒开苔藓,露出被时光“封印”的卵石,一幕脚步匆匆、马蹄声声的解放军行军景象似在眼前重现。
70年前,正是这条山间小路,在浏阳东区最先迎来从江西跨省而来的解放军——解放军118师、120师经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进入浏阳境内,第一站就来到与排埠交界的张坊镇上洪村,拉开解放军进军上洪进而解放浏阳的序幕。
历史长河悠悠流淌了70年。尽管当年行军的道路已变得模糊,但解放军那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的作风,仍在当地百姓间口口相传。
如今,随着长浏高速、蒙华铁路的拉通,张坊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循着“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滋养宜人的山水资源获得资本的垂青和游客的青睐,迎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好机遇。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何正章罗时茂
见证历史
带着解放军去买猪见证历史解放军排长龙走过挨个向后方传递消息
6月的张坊镇一片郁郁葱葱,上洪村龙街组一处农田,田边少人行走的小路长满齐膝深的野草。拨开草叶,被苔藓覆盖的光滑青色石头显露出来。
“解放军过来的时候,我就在这块田里给禾苗除草,看着他们排着整齐的长龙从这条路上走过。”触摸着被脚步和马蹄踏过的石头,王锦吾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70年前。
“这里小地名叫杨梅岭,解放军的地图上称作‘杨梅市’。”王锦吾说,“当时部队行军到杨梅岭后,先头部队要给后头通报实时方位,战士们一个个扭头说‘到了杨梅市、到了杨梅市’,这样来传口讯。”
王锦吾家对面,一条小路将广袤的农田划分开来。在S309省道拉通前,这条小路是连通江西的必经之路。小路旁,一口百年老井至今尚存,泉水清洌,从未断流。
“解放军在这里喝了水,都说水很甜。”这一幕幕,王锦吾记忆犹新,掬起一捧清泉,这位曾担任多年基层干部的老人交代镇村干部,“要饮水思源,不能忘了这段历史。”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见过一些从张坊经过的解放军,经常给我们晚辈讲当年的故事。”上洪村村干部王杏华说,一些口述的片段,在村里代代流传。
“年轻战士们穿着黄色军装,挎着枪从江西走过来,还在张坊休整了好几天。”王锦吾回忆,“解放军与老百姓秋毫无犯,跟村民买菜都会付钱。”他说,解放军严守军纪的作风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消除了陌生与害怕后,村民们开始主动给解放军送食物。
从上洪村进入张坊镇后,解放军兵分两路,一支沿小河乡、中和镇方向,进入南区;一支经大桐岭,往官渡镇、古港镇方向,从东街口进城,浏阳和平解放。
乡村新生
依托山水资源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时光荏苒,70年前的红色岁月已成历史。解放军曾走过的石头小路被草淹没,大围山旅游干线建成通车,平坦的长浏高速穿境而过,蒙华铁路经镇设站……“做梦都没想到这山窝里还能通高速、来火车。”王锦吾激动地说。
交通状况、区位优势的提升史无前例,张坊镇聚焦乡村振兴,以“建设湘赣边境客家旅游小镇”为目标,突出生态优势,培育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助推融合发展。
湖洋梯田引来了摄影家
“嚯……嚯……”上洪村湖洋梯田里,村民李梅生正赶着水牛耕田,吆喝声在山水间悠远回荡,画面定格在山外来的摄影家镜头里。
依托张坊镇“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随着一张张照片的传播,湖洋梯田的迷人风光吸引了长株潭地区、江西省乃至中南地区游客的目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李梅生是尝到乡村旅游甜头的第一批人。
“每年插秧、秋收时节都有人来拍照。”热情好客的李梅生家逐渐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据点。
李梅生夫妇从汇聚的人气里看到了商机——在家里做饭招待客人。“多的时候一天有五六桌客,现在家里收拾了4间客房,待得最久的游客在我家连续住了20多天。”
去年,李梅生的农家乐收入3万余元,有了李梅生的带动,现在村里又多了两家农家乐,四季都有客来。
自然风光引来了资本
嗅到了商机的不止当地村民。5月10日,一家旅游文化公司与张坊镇签下协议,计划总投资1亿元,分3期开发湖洋梯田,利用14栋土坯房改造成高端民宿,打造无边际泳池等网红民宿产品。
除了旅游,原生态山水滋养出的高品质水稻,也给村民带来了惊喜。2014年,当地引入“玉针香”优质水稻。由于零污染、高海拔、日照长,湖洋梯田里产出的大米品质极高,价格卖到了10元/斤。今年,160亩的湖洋梯田将种上“玉针香”,村民还计划将梯田面积逐渐恢复至原来的400多亩。
游客、资本纷至沓来,也打开了村民的心扉。“只要开发商愿意来投资,我们都欢迎,给他们提供最大的方便,我们也能跟着发展。”对于未来,村民宋庆荣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撬动大山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富裕大伙的钱袋子。
亲历者说
带着解放军去买猪
口述人:王锦吾,89岁,男,张坊镇上洪村人。
1949年7月16日,解放军从上洪进入张坊,住在双溪街上,这么多人要吃饭,得到地方买物资。两个二三十岁年纪、说普通话的战士进村买猪,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他们不是坏人,我知道谁家养了猪,就大胆给他们带路。
国民党的部队在这里驻扎几年,经常到村民家里抢鸡、杀猪,导致村民对军队存在畏惧。我带着两个战士来到宋明清家里买猪的时候,他儿子不同意卖,宋明清因为害怕同意了,他说:“管他有钱没钱,把猪赶走就是。”最后,两个战士按当时的市价付了钱。
几天时间里,陆续有解放军来到张坊,大家了解到他们是为了解放人民而来,不但消除了害怕心理,还主动给解放军送菜,一直到解放军离开张坊。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