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小工程”疏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编辑:戴鹏 2019-06-26 09:03:50
微浏阳
—分享—
 
  文家市镇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镇
 
  浏阳日报讯(记者陈郁琳)上周五,文家市镇文家市村五保老人廖光美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带来了西瓜等慰问品,还帮老人将长满青苔的水井清洗干净,并对水源进行了消毒处理。
 
  一个星期前,暴风雨将五神村境内一棵大树刮倒,树干压倒一旁的电线杆。五神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绍林巡河时发现这一险情,立即联系相关业务单位,并呼叫“救援小分队”前来支援。经过数小时奋战,险情排除。
 
  无论是热心助人的“特殊客人”,还是奋战排险的“救援小分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110”志愿服务队。2018年,文家市镇创新推出“雷锋行动”,组建了十支“党员110”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近300人的队伍活跃在治安巡逻、解难帮困、服务群众的一线,切实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便利。
 
  在文家市村党总支副书记、志愿服务队成员孔艳清看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通过志愿服务不仅解决了问题、拉近了党群关系,我们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党员110”志愿服务队是文家市镇推动基层综合治理的有力措施之一。
 
  今年来,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围绕“治理有效”这一总要求,文家市镇逐步构建了“划小区”“开小会”“帮小忙”“解小忧”“圆小梦”等基层治理“五小工程”,将乡村治理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触角深入到最基层,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镇。
 
  其中,“划小区”是指将全镇十个村划分成61个网格化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个党支部引领、一名驻村指导员负责和一个村民理事会管理,能第一时间收集到真实民情民意;“开小会”则是以“挨户走访+联户座谈”的模式开展大规模下组入户,并创新推出了“小红凳肩并肩”微座谈会,既收集民情也进行政策宣讲。
 
  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也在一线解决。在文家市镇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党员干部、志愿者、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参与到帮小忙、解小忧、圆小梦等工程中,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便民利民平台。
 
  截至目前,文家市镇通过实施“五小工程”,共收集民情民意586条,解决民生问题436个,消除安全隐患68个,调解纠纷48起,为268名困难群众完成了微心愿。“现在,我们遇到难事有人帮,致富政策有人教,诉求表达也有途径。”湘龙村村民杨祥伟说。
 
  文家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文家市镇将继续深入推进“五小工程”,打造更多载体,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让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能“有心、有力、有载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