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教育就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编辑:戴鹏 2019-06-18 09:31:22
微浏阳
—分享—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类似于师范生公费委培这样的改革举措能够顺应现实要求出台,为教育改革的春天增添代表着希望的色彩。
 
  董怀国
 
  中考紧张进行之际,从浏阳市教育局传出消息,今年我市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定期服务”的原则,面向全市招收高中起点和初中起点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共计157名。(6月17日《浏阳日报》)
 
  笔者注意到,我市的师范生公费定向委培政策,目的明确——根据当前以及数年后全市情况,有针对性地充实师资力量配备薄弱的环节;起点较高——对有意向参加公费委培的学生择优录取,确保有教育理想、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到准教师队伍;扶持有力——承认有志于进入到教师队伍的孩子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政策层面给予公费委培的实质性保障。毫无疑问,这是促进教育均衡,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质量,为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强底气、谋长远的重大举措。
 
  1993年,浏阳推行目标管理制度,将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评分与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的评优晋升挂钩,使得政府主导办教育的氛围瞬间浓厚;接下来,全市实施了教职工结构聘任制和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工资制,有力地冲击了教职工手中“铁饭碗”,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1995、1996年的“相约浏阳河”教师引进行动,吸引大批外地籍的优秀人才入浏,助力浏阳迅速完成“普九”;提出“教育强市”目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湖南省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督导检查的县市,2015年,被正式认定为湖南省教育强市……可以说,师范生公费定向委培顺承了浏阳教育改革潮流,顺应了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强活力的现实需要。
 
  无改革,不浏阳。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到全国县域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浏阳现象”引起各方面密切关注,浏阳就是靠着敢想、敢干、敢求变、敢创新的改革精神和改革创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浏阳教育也是一直充当了浏阳改革先锋的角色。现在回过头来看浏阳教育改革走过的路子,每一步都让人感慨。比如说“相约浏阳河”行动中来浏的那些“外地人”,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担纲鼎力,一次改革,成就了一批人,也造就了浏阳教育的发展。同样的,今天的师范生公费委培,是对优秀学子的人生导向,也将在教育改革的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就意味着打破旧有机制,拆除思想藩篱。当年的教职工结构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动了庸懒者、麻木者的奶酪,今天的阳光招生政策又“驳”了太多想托一托关系的人的面子;当年的引进外地人才让保守主义者深感震撼,今天的专门人才特别招录和优待政策传达出的依然是教育改革的力度;当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普九”展现了迎头赶上的冲劲,今天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民生供给保障不断增强,教育惠民作用彰显,影响深入……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浏阳教育就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浏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如今的浏阳教育品牌日益凸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现实的困难一定会有,但那同样是改革一定要进行下去的理由和改革一定能够成功的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类似于师范生公费委培这样的改革举措能够顺应现实要求出台,为教育改革的春天增添代表着希望的色彩。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