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子将军》在石河子市演出结束后,部分"湘女"上台与演员畅叙乡情。
“家乡人民送来的礼物太珍贵了”
“山路弯弯山路长,青松翠竹满山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哟,留下的故事传四方……”乡音乡情植在乡愁里。随着幕布的缓缓开启,82岁的“湘女”刘玲玲的眼泪一下就涌上来了——6月12日,2019年“春雨工程”——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花鼓戏《胡子将军》赴疆演出首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青少年宫拉开帷幕,又见“胡子将军”,现场2000余名观众给予了最热烈的回应。这是湖南省文联主办的“新时代新湘情”湖南省文艺交流采风创作活动的第一场活动。
6月14日、6月16日,《胡子将军》还分别在五家渠市与吐鲁番市进行了巡回演出。三城四场演出,《胡子将军》吸引了数千名观众现场观看,拉近了湖南与新疆两地的文化距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新疆报道
三城四场演出吸引3500名观众
“革命者成了胜利者,胜利者最怕是忘了初心。忘了初心伤群众,忘了初心失民心……”舞台上,王震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夏明庚一字一腔地唱道;台下,82岁的曾淑华一边看演出一边抹泪。一出戏,6个故事情节,掌声一轮接一轮,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后,老人久久不愿离开,蹒跚着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
“我知道戎马一生的王震将军,也知道屯垦戍边的农垦部长,却不知道回到浏阳的胡子将军身上发生了这样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石河子市,是一座从荒凉戈壁上崛起的军垦新城,其筑城史几乎与新中国“同龄”,她的蓝图绘就者正是王震将军。
曾淑华便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建设新疆的一员,同时也是第一代“戈壁母亲”。14岁时,曾淑华从长沙入伍参军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屯垦戍边工作。后来又调到石河子兵团设计院勘察大队,用脚步丈量着边疆的土地。
“没想到在垂暮之年还能见到‘胡子将军’,家乡人民不远万里送来的这份礼物真的太珍贵了!”这些年因为身体的缘故,曾淑华只能将故乡湖南的亲人和风景紧紧地拥在梦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戏的韵味永远地停留在童年的记忆之中。而听说《胡子将军》来新疆演出的讯息后,老人竟激动得一晚没有睡好。当听到那熟悉的花鼓戏唱段后,老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戏十分接地气,看完心潮澎湃。王震将军不忘初心的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赵树安是出生在五家渠市的“垦二代”,从小他便听着父母念叨湖南的风土人情,看花鼓戏更是湖南人热衷的娱乐活动。而今,能在新疆看一出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这让他既新奇又感动。
6月中旬的吐鲁番已经达到了40℃的高温。而在《胡子将军》的演出现场,观众的热情却如天气一般火热。尽管湖南花鼓戏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可大家还是看得如痴如醉。“石河子两场,每场1000个座位;五家渠市800余个座位,吐鲁番市则安排了660个座位,四场皆是座无虚席。”对于这次新疆巡演的结果,浏阳市永红艺术团团长、《胡子将军》出品人周永红十分惊喜。
以戏为媒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我叫李斌,在新疆兵团文联工作;这一位也叫李斌,是来自王震将军故乡浏阳市北盛镇的党委书记。感谢《胡子将军》,将石河子与浏阳两地的文化交流真正向前推进了一步,期待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在石河子的首演结束后,湖南省文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为《胡子将军》召开了演出座谈会。座谈会上,新疆兵团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斌幽默的话语让大家相视一笑。谈及《胡子将军》进疆巡演,还有一段渊源在其中。
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采风创作基地落户浏阳北盛的王震故居。挂牌仪式上,浏阳市文联和石河子市文联结为友好文联,并约定:借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采风创作基地落户的契机,浏阳市文联和石河子市文联将定期轮流组织艺术家异地采风活动,定期开展文艺人才互学互访、文艺作品研讨交流活动。同时双方还将合作开展文艺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创作基地举办艺术巡展(演)活动。
在挂牌活动开展之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斌听闻浏阳市永红艺术团有计划排演一出以王震将军为题材的花鼓戏,很是感兴趣。回到新疆后,他一直关注着《胡子将军》的排演进程。去年10月,得知《胡子将军》晋京演出后,李斌正式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邀请,期待剧组在合适的时候前往新疆演出。
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清柯介绍,《胡子将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第一个进疆演出的大型花鼓戏剧目,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故事情节到道具的布置都体现了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戏曲唱段也融合得很好,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以戏为媒,希望以后能够联手出一些作品,相信对两地的文化都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胡子将军》的成功演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艺家们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最近浏阳出台了文艺创作新规划,积蓄各方力量推名家、出精品、攀高峰。《胡子将军》在晋京演出后再赴新疆演出,正是浏阳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剪影。”对此,浏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联主席黎安表示,《胡子将军》能够走出浏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正是浏阳文艺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结果。
特写
“湘女”观众席上打起致谢横幅
“终于将你们给盼来了!”6月12日,是《胡子将军》在石河子市的首场演出。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剧场门口便站了一排特殊的观众——数十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分成两排,夹道欢迎入场的剧组工作人员。一双双手握在一起,尽管彼此并不知晓姓名,但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之人。
“八千湘女感谢湖南家乡人民的慰问。”演出刚刚开始,一条鲜艳的大横幅被展开在前排的观众席上。82岁的刘玲玲正是这个观众方阵的牵头者之一,老太太骄傲地告诉记者,观众席上的这些老太太正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八千湘女”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都老了,再回故乡去看一场花鼓戏已成奢望,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圆梦。”两个小时的演出,白发苍苍的老人们都看得十分认真。演出结束后,这群特殊的观众缓缓地走到台上,与演员们合影、拥抱,一再表达着自己的感激。
“生活中的舅舅就是这样的人,从不准我们提任何过分的要求。”在演出现场,王震的外甥孙建林亦前来观看了演出。随着情节的推进,老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表示“会记住舅舅的嘱咐,扎根边疆,将边疆建设得更美”。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