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河碧水带来一片商机,一年上万游客进村“喝好水”
青山绿水,风景旖旎。6月14日上午,“‘壮丽70年·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我们这样治理浏阳河”融媒直播启动仪式在浏阳河大围山镇白沙村段举行。启动仪式由市水利局(河长办)、市环保局、大围山镇政府承办,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执行。
本次融媒直播活动将持续半个月,直播覆盖浏阳河浏阳市域内上游、中游、下游。以记者探访的方式深入治理一线,通过对比展示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宣传保护母亲河理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张迪
一线见证
大围山镇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在白沙村党总支书记吴勇的带领下,记者泛舟大溪河。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波舞动,翠鸟不时飞过,岸边的亲水栈道整洁美观,四周风景如画。
几年前,大溪河白沙村段的水质曾遭受严重污染,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近年来,白沙村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通过对沿河养殖户和养殖场进行退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一河清水还复来”。
如今,一河碧水已经成为了白沙村的名片,也为沿岸村民带来了商机。“客人来我们这儿都要到河边来走走,都说这水质太好了,难怪饭菜也这么好吃。”村民廖玉华乐呵呵地说,她在河边开了一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依托农家乐、水果基地等元素兴起的乡村旅游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创收增收,去年来白沙村游玩的游客突破了1万人次。”吴勇说。在河岸上,“民间河长”廖培珍正在巡河。“我有时间就会沿着河两岸巡河,一旦发现河道堵塞或者有白色垃圾,就用手机记录下来,发给政府的工作人员,镇政府会安排环保志愿者进行清除。”在政府、村民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浏阳河两岸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在融媒直播中,村民亲口讲述“回归”的鱼类和鸟类的故事,河长办、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浏阳河综合治理举措,航拍机从上空拍摄浏阳河的美景,这一切均进入直播镜头,让观众全方位了解浏阳河综合治理背后的故事。
“根据浏阳市环保局权威检测,我在此向全市人民报告:浏阳河大围山镇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在启动仪式最后,大围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邵劭宣布。这一数据来自环保部门现场检测,提取、检测、公布,每个环节均通过直播镜头展示。
融媒直播
覆盖浏阳河浏阳市域内上中下游
据悉,此次融媒直播启动仪式,通过“掌上浏阳”APP、浏阳网、浏阳数字电视机顶盒直播窗、浏阳995交通广播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引发了市民的关注和热议,其中“掌上浏阳”线上观看人数达到9万人次。
“一河碧水到湘江成现实,全体环保卫士辛苦了!向他们致敬!”“航拍画面真美。”……在直播留言互动区,网友们纷纷点赞。
浏阳河是浏阳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湘江长沙段最大的一级支流,守护好浏阳河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浏阳今年明确提出,6月30日前浏阳河镇头镇金牌村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目标,确保“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
“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宣传和线下活动、新闻报道和留言互动等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此次融媒直播活动现场负责人表示,直播团队通过对比展示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体验沿线百姓在浏阳河综合治理中的获得感,宣传了生态保护理念。
据悉,此次融媒直播活动将持续半个月,还将在高坪、关口、葛家、镇头等河段开展直播活动,直播覆盖浏阳河浏阳市域内上游、中游、下游。在6月30日之前,直播团队将到达浏阳河镇头镇金牌村出境断面,见证水质达到Ⅱ类的目标。
数据
浏阳河各级河长、河段长一年巡河近千次
围绕6月30日前浏阳河镇头镇金牌村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目标,浏阳把浏阳河治理和保护作为“一号工程”,打出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的“组合拳”。
2018年以来,浏阳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浏阳河河段长年度巡查浏阳河流域30余次,交办解决问题49个。浏阳河沿线乡级河段长巡查浏阳河流域900余次,切实落实河道保洁、污染防治等水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浏阳投入1.1亿元推动浏阳河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全面退出,退出规模养殖场(户)5032家,目前沿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和93.6%;浏阳河干支流清淤累计1028公里,集中开展河道保洁680余次。
2018年以来,浏阳河浏阳流域共清理“僵尸船”101艘,整治拆除砂场25处,立案查处企业85家,取缔散乱污企业35家,罚款近600万元。全市各村(社区)成立177支志愿队伍,累计参与人数达到1.8万余人,推动全境水域管护。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