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幺蛾子’仍处于发生初期,发生情况一般,但其他地区有后期爆发成灾的‘前车之鉴’,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昨日上午,在永安镇坪头村,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植检植保站站长冯春水带队仔细检查“幺蛾子”发生情况时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方平
入侵害虫进入浏阳
“幺蛾子”是草地贪夜蛾的俗称,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属于世界性的农业害虫,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今年1月,“幺蛾子”入侵我国云南,导致当地玉米损失惨重。随后,迅速进入我国西南等地,并定殖繁衍,不断蔓延。4月以来,“幺蛾子”又全面入侵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其“先遣队”于4月底进入湖南。
“湖南是这场战役的重要战场,浏阳则是这个战场上的关键阵地。”冯春水告诉记者,为了打赢这场“幺蛾子”防控战,他们专门成立“幺蛾子”防控先锋队。5月20日,先锋队在浏阳首次发现“幺蛾子”幼虫。5月23日,我市召开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部署会,进行技术培训,向各乡镇发放技术资料,要求各乡镇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并建立起一个从农户到乡镇农技站,再到植检植保站的虫情信息网络。自此,“幺蛾子”防控战在浏阳全面打响。
全市积极防控“幺蛾子”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根据各乡镇的情报,植检植保站技术人员先后在官桥、普迹、北盛、永安四个乡镇抓获‘幺蛾子’幼虫。”冯春水介绍,截至5月28日,浏阳“幺蛾子”累积发生面积290亩,均为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为2.28头,被害株率5.57%。
为全面落实监测防控工作,6月6日,我市30个乡镇街道(淮川、柏加除外)的180套害虫性诱监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同时,浏阳市政府安排紧急采购了2.5万亩的防控药剂和施药器械,全面推进监测防控工作。
对照“幺蛾子”防控目标任务,目前,我市已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乡、村、组,落到丘块。同时,执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因病虫危害造成严重减产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灯下调查与田间调查’相结合,准确掌握虫情动态,及时发布虫情信息,确保病虫情报进村入户率达100%。”冯春水告诉记者,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做好乡镇农技人员、农户的防控技术培训,推进“幺蛾子”防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知多点
为何草地贪夜蛾令人担忧?
公开资料显示,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拉丁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是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该虫起源于南美洲和中美洲,十多年来已经先后蔓延至非洲和亚洲,对多种禾本作物尤其是玉米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据相关资料,这种虫子有几个特点:特别能吃:草地贪夜蛾寄主超过300种,啥植物都吃(只要你能说得出来),但明显嗜好禾本科,目前吃玉米、水稻最狠,连甘蔗也不放过。草地贪夜蛾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后列队迁移下一片地,外号“行军虫”。
特别能生:一只母蛾子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相当于普通菜蛾的10倍之多,而每个卵只要2-3周的时间又长大生娃了。
特别能飞:草地贪夜蛾一晚可飞行100公里,母蛾子在产卵前可迁飞500公里,有报道说,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路程达1600公里。(据《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