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现野生“娃娃鱼”村民立即上交放生

编辑:戴鹏 2019-06-10 09:51:21
微浏阳
—分享—
 
  浏阳日报讯(记者李小雷)近日,永和镇永福村大朋组村民刘先生在一条溪流中拾获一条长0.53米、重1.5千克左右的野生“娃娃鱼”(学名大鲵,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生存水体水质要求高)。意识到“娃娃鱼”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他立即报告给了村干部。随后在村干部和林业站、畜牧水产站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将其放回生长的水域。
 
  永福村党总支委员李由富表示,以前这条小溪经常有村民电鱼,通过近几年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村民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变强了。小溪里螃蟹、田螺、小鱼虾变多了,如今还发现了“娃娃鱼”,这说明生态变好了。
 
  近年来,永和镇全力推进河长制及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辖区内的所有河流水质都达到或者优于浏阳市下达的水质目标。
 
  据了解,今年以来,永和镇已出现2起村民发现珍贵水生物种并自觉主动上报事例。
 
  相关链接
 
  珍稀物种频繁“现身”
 
  “见证”浏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大鲵(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十分珍稀,主要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此次在永和镇永福村发现野生“娃娃鱼”,十分难得。
 
  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飞进高峰天马花园小区,现有村民发现野生“娃娃鱼”。珍稀动物频繁在浏“落户”,说明浏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同时也证明,人们对它们种群的干扰减少了,市民环境保护及物种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
 
  良好的环境质量奠定了生态发展的基础。据日前发布的2018年浏阳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处于良好状态,且较上年均有所提升。
 
  据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科统计,浏阳共有七八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红腹锦鸡、鸳鸯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均在浏阳有所分布。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