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院子里有个“美丽约定”

编辑:戴鹏 2019-05-29 11:37:33
微浏阳
—分享—

院子中间的罗汉松,是建房时肖正国一家人共同种下的,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彭红霞
 
  1986年的一天,肖正国和哥哥一起跟着父亲,穿过马路,绕过土坡,走过田坎,来到一处偏僻荒野——这是他们准备建房子的地方。兄弟俩都觉得有点远,他们父亲却笑道:“把家搞好才是正道!”
 
  30多年过去,当年又偏又远,还到处泥泞的地方已变得繁华且热闹,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但是老人交待的那句“把家搞好”,一直留在肖正国的心中。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老院子里,花草爬出围墙
 
  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石霜路旁有一条巷子名叫彭家巷,肖正国家当年就是在这里建起的房子。5月24日,记者来到彭家巷,肖正国家围墙上,还留有“集体经济”的标语,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墙头绿茸茸一片的络石爬藤,还有探头探脑的粉色月季和大红蔷薇,一朵朵随风摇曳。
 
  将目光从几米高的藤本月季上挪回来,回头又撞上了一大片云霄花。它被主人种植在正门铁栅栏边,每到5月的花季,花朵层层叠叠,将门顶都盖住了。
 
  推门进院,这是一座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老式院落,房子靠后,前面是坪,周围是围墙,一处手造的“岩石瀑布”砌在围墙上,给小院带来潺潺“生机”。围墙旁边,一排玉兰树已经长至十余米。间或有小鸟飞来,在叶间扑楞翅膀。
 
  肖正国迎面走过来,连连说不好意思:“老式院子,搞得不好。”一同来看花的邻居直言肖正国“太谦虚了”,很多人都特意借他的院子来拍纪念照呢!
 
  肖正国喜爱络石藤,他把这种类似苔藓的藤本植物种植在很多地方,与老式院子的拙朴极为相称。院内花草品种很多,有海棠、白梅、绣球、月季,还有三角梅等,另一边,一树灯笼花开满枝头,红白相间。已经长了多年的藤本月季和藤本蔷薇爬满了玉兰树树干,如同在树干上裹着一层鲜花的衣裳。
 
  两代人共守“美丽约定”
 
  肖正国今年55岁。他说,自己每天最大的兴趣,就是看花、浇水、喂鸟。他的母亲,已经90岁的陈永香老人也喜欢这样的闲适生活。“老人就喜欢坐在玉兰树下择择菜,来了客人倒倒茶,没事时扫扫落叶。”肖正国说,地坪中间的那棵罗汉松,是建房子时全家人一同种下的,更寄托了老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老头子也喜欢树啊、花啊、鸟啊什么的,总说要有自己的院子。”陈永香老人笑笑说。那时候太苦,她和丈夫带着几个孩子四处租住,居无定所,为了生计,搬了五六次家。后来,她的丈夫自主创业,一家人的经济情况才有所好转。等到挣了点钱,首要的大事自然就是建个自己的房子了。“那时彭家巷一带还没开发,附近都是田和塘。当时的主路是邮电路,这里离主路非常远。”
 
  “我父亲说,再苦也不怕!”肖正国回忆说,父亲建这个房子时,他们七兄妹都已经成年了。那时他20多岁,帮着父亲和泥和砂、挑砖架梁,干劲十足。等房子建起时,他和父亲还栽下了如今院子里的那一排玉兰树。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但他曾经说过的话还犹在耳边。“院中心那棵罗汉松,刚种下时小如竹竿,如今都已经粗过人腿了!”
 
  满院芳香间,听得鸟语啁啁。肖正国说,父亲给他的最大的财富,是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的性情。1992年,他下海创业,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但休息时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不是去应酬,而是回家,在院子里侍弄花花草草。“‘把家搞好!’这就是我和父亲的约定!”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