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款名为“水晶泥”的玩具出现在市内小学校园。昨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城区大部分小学附近的商店都有“水晶泥”出售,这种“水晶泥”看起来颜色鲜艳,材质宛如果冻布丁,可以DIY捏成各种手工制品。据店家介绍,这款“水晶泥”正在热卖中。
但这款玩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记者查询了最近的新闻,国内多地都有中小学生因误食“水晶泥”中毒入院的消息。“水晶泥”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昨日,记者咨询了市人民医院儿科病区负责人付莎,据她介绍,“水晶泥”中含有硼砂,孩子误食后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或中毒。
浏阳日报记者潘思荣
现象
“水晶泥”成孩子新宠
据了解,“水晶泥”玩具又叫“史莱姆泥”,“史莱姆”是英文“粘液(slime)”的音译,一年前开始在国外风靡,而后逐渐成为国内玩具市场的“新宠”。“水晶泥”是类似于橡皮泥的一种玩具,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随意捏成各种形状。
“水晶泥”走红后,部分玩家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晒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在一些视频社交软件还有网友上传自制“水晶泥”的教程。网络购物平台和实体店也迅速跟进市场热点,开始出售“水晶泥”。
“我们好多同学都在玩‘水晶泥’,在学校非常流行,据说可以锻炼脑力和动手能力。”在城区一小学读五年级的王同学告诉记者,在制作“水晶泥”的过程中要调配材料和颜色,虽然制作过程简单,但是要做得好看、软硬适中还是有难度的,需要不断地试验。由于“水晶泥”DIY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和朋友共同制作,所以她的不少同学最近都在玩这款新玩具。
但学生们不知道的是,“水晶泥”的材料中有一种看起来像白糖的粉末状物体,名为硼砂,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剂、农药等,如果孩子误食,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或中毒。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江苏宿迁一名12岁的小学生因误食制作“水晶泥”的硼砂而中毒住院,广州有两名儿童因误用装过“水晶泥”的塑料杯饮水出现呕吐等症状。
调查
热销的“水晶泥”多为三无产品
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城区不少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均有“水晶泥”出售,且多为三无产品。
在一所小学旁的文具店,记者发现“水晶泥”被摆在醒目位置,且有多种款式,价格从4元至20元不等。
记者拿起一盒“史莱姆”创意手工DIY套装,看到盒中装有硼砂(白色粉沙状)、胶水、珍珠、亮片等材料。该产品外包装上写有“警告:适用于三岁以上儿童,请勿吞食”的安全提示,但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材料成分等信息,且这个套装是店内十多种“水晶泥”产品中唯一一个标注了警告字样的产品,其余的产品包装上除了产品名没有任何其他有效信息。
“这款玩具卖得最好,小学生都喜欢玩。”商店老板主动向记者介绍起该商品。当记者询问该商品的安全性时,老板说,只要不吞食就没问题,从没出过事。
“‘水晶泥’就像橡皮泥一样,不过揉捏起来更柔软且不粘手,还有一股好闻的香味,我女儿很喜欢玩。”学生家长周女士说,她的女儿现在读五年级,已经玩了一段时间的“水晶泥”了。但前段时间,学校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则通知,提醒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玩“水晶泥”,同时还附上了“水晶泥”导致意外事故的相关新闻报道。自此之后,周女士就把家中买的“水晶泥”都清理掉了。
提醒
硼砂可从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随后,记者购买了一个18元的“水晶泥”套装前往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儿科病区负责人付莎查看后介绍,“水晶泥”原料中含有硼砂,硼砂在医学上有着消毒抑菌的作用,常用作消毒剂、防腐剂。
付莎介绍,硼砂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和皮肤进入人体,若摄入过多硼砂易引起中毒,如果误食可能会对人体消化、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危害。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在玩耍含有硼砂的“水晶泥”时,如果皮肤有破损,或者玩耍期间用手碰到口腔,硼砂就会被人体吸收,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水晶泥”套装中还有一些珍珠、亮片等小零件,易引发小孩异物卡喉意外。付莎提醒家长,给孩子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让孩子触玩“水晶泥”。
“商家如果销售对身体有害的商品,一旦发生意外,要承担全部责任。”本报常年法律顾问王洪流律师介绍,作为经销商应该售卖合格产品,而“水晶泥”玩具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没有生产厂名和厂址,属于三无产品。由于“水晶泥”的使用者主要是小学生,辨识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意外,商家需承担全部责任。
“我们会去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该商品确属于三无产品且将该商品送检后确定有危害人体成分,我们会对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并没收该商品,禁止再售卖。”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淮川所工作人员任帆表示,他们将及时对辖区内的学校周边商店进行整治,同时提醒广大家长,为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千万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健康提醒
让孩子远离“危险食物”
由于小学生缺乏辨识能力,所以家长不仅在挑选玩具时要多留心安全隐患,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让孩子远离“危险食物”。记者根据市人民医院儿科急诊科医生介绍的常见儿科急诊病例,整理了易引发意外的食物。
酒。有的市民喜欢用筷子蘸酒,让孩子舔一舔,或是逗孩子尝一尝酒的味道,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医院曾接诊过一名2岁男孩,因被家人哄逗喝酒,影响了智力发育。家长一定要注意,酒精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危害很大,千万不能因一时玩笑,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坚果。医院曾接诊一名2岁多孩子,在被家人喂食开心果时,不慎将开心果呛入气管,不治身亡。家长需注意,幼儿食管尚未发育完全,难以吞食花生、开心果等颗粒较大的坚果。
白果。曾有家长认为白果营养丰富,喂2岁孩子吃了20颗白果,导致孩子食物中毒。白果是银杏的种仁,目前医药界认为,儿童生吃7至15枚,即可引起中毒,白果炒熟后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过多。
果冻。儿科急诊临床病例中,因吞食果冻引起的儿童窒息事故时有发生。家长注意,果冻很容易被呛进气管,给孩子吃果冻时,应切成小块,并在一旁监护。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