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承认,喝酒可以营造气氛,小酌怡情;也得承认,现实生活中酒桌确实承载了过多的社交功能,但是,如果一定要靠喝酒“把事办成”,以至成天疲于奔命参加各种饭局和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淀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上!
李东晓
喝酒要当心,劝酒更要当心!据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9日报道,宁乡巷子口镇一男子参加聚会饮酒造成酒精中毒身亡,同桌5人担责赔偿。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方式当中,除了茶文化、牌文化的风行,恐怕最主要的就是酒文化了。甚至有种夸张的说法是:“没有酒桌上办不成的事”。然而很少有人在意的是:酒桌上也坏了不少事!
其实,把命丢在酒桌上的悲剧不止一次在我们身边上演。2016年9月,海南文昌市一家酒店举行婚礼,伴娘在众人的怂恿下举杯与一男宾客对饮,之后伴娘失去意识,摔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2017年6月19日,刚结束考试的广东某大一学生,与同学们一起来到小酒吧,在3分钟内喝下6杯鸡尾酒,倒在了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再也没有醒来。他死于酒精中毒。
可以说,往死里喝,是最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
在大多数中国男性眼中,酒桌文化被美化成传统美德,劝酒成了一种好客古风。但自古以来,在中国式酒局上,劝酒就是一场“臣服”与“来朝”的权力游戏,谁有求于人,谁想号令众人,或者说,谁不想买谁的账,谁想不给谁面子……用这些人酒桌上的话说,就是“都在酒里了”。
甚至在哈尔滨竟然有一家专门教人“敬酒术”的培训学校“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学校创办人挂在嘴边的名言就是“一次宴请可以改变一生,掌握方寸圆桌的觥筹之法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
有人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和气”和“面子”,至于要为这“和气”和“面子”付出多大代价却无人顾及了。殊不知如此“和气”之后常常是悲剧。事实上有的场合劝酒未必是“和气”“面子”的问题,根本就是一种低俗的幸灾乐祸的恶习。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酒桌文化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酒桌文化异化成了劝酒文化、逼酒文化了。
前有鲁迅,后有柏杨,一直在批中国人的劣根性与丑陋,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在酒桌上,那有可能是表现得最畸形最不可思议的场合。
君不见,那些在医院里排队的人,多半是吃出来、喝出来的。以至咱们经常能看到这样滑稽的一幕:中午泡着枸杞,晚上又端起了酒杯;天天想着怎么养生,上了酒桌毫无节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谓的酒文化简直是对文化两个字的侮辱。
我们得承认,喝酒可以制造气氛,小酌怡情;也得承认,现实生活中酒桌确实承载了过多的社交功能,但是,如果一定要靠喝酒“把事办成”,以至成天疲于奔命参加各种饭局和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淀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上!
最后提醒一下那些执著于劝酒的人们:往死里喝酒和劝酒,伤人不利己,堪称最丑陋最荒唐的酒桌文化,强劝酒的人也该长点记性了,中国式劝酒当休矣!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