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展现了城市形象和底蕴
秋风飒爽,登山远眺。不少浏阳市民发现,西湖山山脚下青翠掩映中的牌楼,近日有了新改变。原先斑驳脱落的色彩已经被新的图画所覆盖,新亮相的彩画用色明亮饱满,黄蓝相交,由深到浅,由浅到深,层层过渡,线条则流畅柔韧,勾勒出带卷涡纹的花瓣,瑰丽奇巧,眩目迷幻。
“太好看了!”有市民点赞,这处牌楼新画即将成为西湖山一景。
浏阳日报记者张玲
西湖山牌楼“官式彩画”大有来头
走进西湖山,西湖山城市市民公园正在施工中,四处是围挡和装修材料,但是已收官的牌楼已让人耳目一新。实际上,这处牌楼新画大有来头,是标准的“清末官式彩画”。
创作这处彩画的画师之一林学文,今年52岁,官渡人。本报曾以《泥塑万家:官渡农民“扶烂泥上墙”》对其进行过报道。他介绍说,这次彩画创作对他也是一种挑战。
因为清代官式彩画规格多、步骤繁杂,绘制有一定难度,于是许多画作都只是追求其“形似”,成为学术界的另一派,统称为“地方彩画”。原来西湖山牌楼的彩画即是官式风格的“地方彩画”,而这次新的牌楼彩画展现出的是“官式彩画”中的“旋子彩画”。
“你看这些花朵,它的转向、大小都有规格的。”林学文说,标准的旋子彩画的花心(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我们这次的旋子彩画就是‘龙锦方心喜相逢’。”
市民胡耀根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新画作有历史有底蕴,果然匠心独具!
“画二代”匠心传承祖辈老手艺
让人惊讶的是,这次牌楼彩画创作,林学文还只是帮忙“打下手”,创作主力是他的女儿林荫。
林荫是位“画二代”,今年才26岁,她从小跟着父亲学画,对官式彩画非常着迷,还特别研习了祖辈的老手艺。她介绍说,现在最能代表古建筑彩画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在故宫随处可见的清代彩画里,一般的宫殿房屋多使用旋子彩画,主要殿宇则用和玺彩画。官式彩画在古时象征着权威,法式、规矩严密规范,可见它制作的复杂和繁琐了。
这次父女两人接受西湖山牌楼彩画的任务,一共用去了10余天,根据绘画面积计算,这算是非常耗时的了。“光制谱就用去了3天。”林荫说,她用牛皮纸按照一比一的规格制版打孔,左右对称,不差一分。除了她父亲解释的“花瓣转向”等细节,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三段,其创作精准不仅体现在打草稿制谱上,也体现在绘画技巧上。
林荫在龙身轮廓上、五大线上沥粉,展现画面的立体感,这是很多“地方彩画”都会省略的一个步骤;上完底色用过渡色时特别要注意颜色的明度,使其衔接恰当,也传承了“官式彩画”的统一和谐。
“走心”画作一出来,大受市民好评。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浏阳美协顾问周石山评价其创作的“官式彩画”非常标准,传统花纹、线条、色彩搭配自然,精致美观,令人耳目一新,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为浏阳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底蕴增光添彩!
名词解释
彩画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元代出现了旋子彩画,明清时,彩画发展到了鼎盛期,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等级层次更加严明、清晰。这时期的彩画分为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两种。清代的官式彩画是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组织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彩画,服务对象是皇家御用建筑、王公大臣府第、衙门等。官式彩画可以分为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