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岁月平淡,何不给生活添点诗意

编辑:戴鹏 2018-02-11 10:10:43
微浏阳
—分享—
 
  “故乡的湖光山色,故乡的爱恋情仇/都是游子的诗与远方……”,平仄有韵,诗海无涯,诗情常在。我想,没有谁不愿意享受诗意的生活,不过是俗世的琐碎羁绊住了并不淡定的心。
 
  李东晓
 
  当春的脚步又一次在厚重的大地上踏响,诗歌柔软了你我的心房。
 
  当诗歌、诗会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省会长沙举行了潇湘诗会之二十四节气“立春·前行”诗会行。从2017年初的“雨水”算起到这次诗会,恰好是24场活动。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南宋著名大诗人陆游对潇湘诗情的赞赏。在潇湘大地这片诗歌沃土上,千百年来,无数优秀的诗人留下的大量诗作,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精神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庄严殿堂,到市井小巷,湖湘大地,诵声不绝。随着诗歌走进人民大众中并深受欢迎,根植于我们脚下这片沃土的诗情,再一次显示其蓬勃生机。
 
  一个节气一场诗会,平台搭在平常老百姓身边,如此接地气的做法,除了吸引大量现场观众外,还通过新媒体传播影响了更多的受众,使得高雅的诗歌文化推广到了更多普通群众中间。可以说,潇湘诗会举办的这个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大众诗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诗歌没有界限,就在前几天,浏阳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也在卡乐书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春诗会。诗歌,古筝,春天的气息交融在一起,朗诵达人们深情演绎了由浏阳本土诗歌作者最新原创的19首优秀诗作。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止是优美的诗句,还有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们常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有人感慨,“现代人与诗歌之间始终有一种隔阂”。的确,置身分工精细化、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诗歌能做什么?又还有多少人笃信“诗和远方”?而诗会走进人民大众中间,将诗意的正能量融入传统节日、融入社区,更融入了百姓的生活,让诗歌不再是诗人的“独角戏”,再次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需要诗歌,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表达。而这,远比朋友圈中心灵鸡汤式的“精神按摩”来得更有内涵更有韵味。
 
  “故人,已将柔情殉葬/陌上的风铃/浅吟低唱/清风弄影/却是流年暗换弦欲断”“父亲是一个田园工程师/他用尖锐的犁/以适合生长的角度/从春天的身旁切入……”,在长长短短的诗句里,饱含着对于生活的浓浓感悟。沉浸在诗的旋律中体味佳句,何尝不是在深耕心底的土壤,埋下精神的种子?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新现象新事物纷纷涌现,人们一方面紧张、焦虑、忙碌,另一方面又茫然不知所措,而诗歌正好可以承担特殊的作用,比如个人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寄托与相互慰藉、个体精神的追求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歌可以说是最有历史和社会基础、最直接便利、成本最低的心灵安慰品和精神营养剂。
 
  “故乡的湖光山色,故乡的爱恋情仇/都是游子的诗与远方……”,平仄有韵,诗海无涯,诗情常在。我想,没有谁不愿意享受诗意的生活,不过是俗世的琐碎羁绊住了并不淡定的心。
 
  匆匆行走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上,还是需要有一些诗意,当我们在柴米油盐的疲惫中找到生活的美好,或者给心交力瘁的生活铺上温煦的阳光,我想人生或许比我们想像的要好。所以,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或者说春天,我们在朋友圈里的九宫格上,除了写上“好好吃哦!”“好好看哦!”“好好玩哦!”以外,再加上一句——生活真的不止有眼前的苟且,生活中,真的还有诗和远方……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