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一场久久没能散去的雾霾中,浏阳花炮连遭“非议”:不环保、不安全、浪费铺张……为了塑造全新的形象,一场新闻发布会让政府与企业并肩作战,上演了一出“公关记”。
■走过那段低迷期,迎来的是第十一届国际花炮文化节,重振而起的浏阳花炮人欲在这个金秋,向世界推出科技、绿色、低碳的浏阳花炮新形象。而此时,政府抽身而退,做回幕后的服务者。
浏阳网9月24日讯(记者 黄康)
最近,市花炮局综合各乡镇企业办、外运中心以及商检浏办的一组统计数据,缓和了浏阳花炮人纠结的心。
今年上半年,浏阳花炮实现销售额61.07亿元,同比去年的59.46亿元虽然增长不多,“但我们确信,浏阳花炮正从寒冬中走出。”一位花炮人感慨。
去年冬天,当人们裹上厚重大衣时,浏阳花炮也正遭遇一场寒冬:国内PM2.5高热、全国厉行节约、国际金融危机未歇、欧美市场萎缩、很多燃放场次订单取消……
如今,浏阳正在全力筹备第十一届国际花炮文化节。浏阳花炮人欲在这个金秋,为浏阳花炮塑造一身科技、绿色、低碳的新形象。
而在“过冬”时,浏阳的花炮企业和政府始终站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出浏阳花炮的“公关记”。
接二连三的争议
今年年初,一场持续的雾霾席卷全国各地,久而不散。元宵当晚,京城再现严重雾霾天。气象部门监测结果表示:夜间的烟花爆竹燃放令PM2.5浓度上升到300微克以上。
此数据一出,烟花爆竹瞬间成为众矢之的,被列为加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烟花爆竹被人诟病由来已久,但并不成‘气候’,可这次的严重程度却不能容人小觑。”李胜平虽然不是花炮人,但一直关注浏阳花炮的发展,分析国内舆论后他的心“扑通”了一下。
果不其然,对雾霾与烟花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春节少放炮”的微话题中,有近15万人次的讨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和央视新闻微博同样对此进行了持续关注,大力倡导“少放烟花”。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雾霾的影响还未散去,连霍高速的一声爆炸再次把花炮推到了风口浪尖。2月1日,一辆运输车在行经连霍高速河南义昌大桥段时突发爆炸,造成桥面垮塌、数人死亡,其爆炸物直指烟花爆竹。
一时,花炮“有罪论”尘嚣甚上,加上全国各地倡导厉行节约,不环保、不安全、浪费铺张……负面标签一个个打在其身。
受这些因素的直接影响,浏阳全市春节大型焰火的销售骤降三到四成,各地烟花爆竹的销量纷纷结束了持续数年的增长态势,进入负增长时代。
“今年春节卖得很差,库存是历史上最高的。”市花炮局副局长葛光明的语气显得沉重。他向记者透露,年初浏阳花炮在全国的库存达100万箱,约占浏阳花炮销售总量的20%。
“后院失火”,微博公关
对花炮的争议与质疑之声,也开始在主产区泛起。1月,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袁婺洲从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人身伤害、干扰学习、交通拥堵、铺张浪费等方面列举了烟花燃放的六大弊端,建议取消橘子洲周末的焰火燃放活动。
这条建议甫一提出,即在花炮业界引起广泛热议,“让人有‘后院失火’的感觉”。
省人大代表、庆泰花炮董事长黄蔚德,国际烟花协会秘书长刘东辉,梦想烟花董事长贺建武纷纷站出,摆数据、讲事实,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应。
这次正面的公开回应,后来被看成浏阳花炮的第一轮“危机公关”。而此时,浏阳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思考,不过,与一人一企业的得失相比,他们关注的是整个行业、产业。
经过1400多年的发展,花炮已然成为浏阳的支柱经济和靓丽的对外名片。数据显示,2012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总额172.8亿元,创税10.7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吸纳了40万产业工人。面对这几个数字,政府是不能坐视不管的,此时必须站出来为产业说话,给行业信心。2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来到浏阳调研,“我是来寻找支持花炮产业发展的信心的。”
市花炮局的负责人早早地就嗅到其中的深意,因此特意邀来了9名花炮界的代表,由他们向孙华山传递“信心”。
座谈会上,9名企业代表一方面从专业技术层面上陈述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甚微,而且安全可控。另一方面又传达浏阳花炮人已经形成的共识——花炮产业必须实施变革,走环保、安全、创新之路。
业界思想出奇的统一,让浏阳主政者觉得这是花炮产业进行环保、安全升级的一次空前机遇。
影响环境?实验公关
孙华山离开后,企业和政府开始分头行动。东信烟花董事长钟自奇率领公司技术力量围绕如何解决PM2.5的问题,加快了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步伐,因为他在孙华山面前已经允诺“很快就会有成果,到时欢迎大家来看。”
金生烟花集团同样邀来国内院校的专家团队,致力于开发环保、安全的新产品。公司年近80岁的负责人叶金生放出话来,“生命不息,做环保安全烟花的步伐就不止。”
此时,市委、市政府正忙着为他们展示新产品搭建平台,一场新闻发布会随后举办。
一个月后,在宣传部的邀请下,20多家省内外媒体聚集浏阳,其中不乏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4月8日晚,记者们的镜头下,浏阳行政中心东广场举办了《烟花飞梦》微焰火晚会。焰火燃放的同时,还设置了四个PM2.5的监测点,检测燃放前30分钟的PM2.5值、燃放过程中瞬间最高值、燃放过程中的平均值以及燃放结束20分钟后的PM2.5值。第二日,浏阳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拿出了前晚烟花爆竹燃放产生PM2.5研究报告。“事实证明,焰火燃放对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范围小、时间短、扩散快。”回忆起那一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潘功配认为,当天宣布这个最终结果,是在为花炮“洗冤”。在政府的主导下,浏阳花炮完成了一次为自己正名的“实验公关”。
节会来了,演好自己的角色
雾霾慢慢散去,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浏阳花炮逐渐度过了这个难捱的“冬天”。
如今,浏阳花炮人都在迎接盛会的到来——再有20多天,第十一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就要开幕了。
虽然烟花爆竹已经跳出了负面舆论的焦点,虽然花炮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并不算差,但只要经历了那段阵痛的人就会认识到,浏阳花炮要走环保、安全之路,这次绝不能嘴上说说。
正因为如此,第十一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被烙上了“安全环保”主题,浏阳要在世人面前展示新形象。
“本届花炮文化节所使用的烟花产品全部无硫、微烟。”活动组委会表示,本届花炮文化节将让所有来浏客商和游客更直观地感受浏阳花炮科技、环保和安全的特性。
但此时,与6个月前政府奔走代言,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浏阳花炮正名不同,面对这场盛会政府却淡出了身影。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是主办方,国际烟花协会是协办方,湖南省富腾和安防爆科技有限公司则是承办方。
由“花炮人办自己的花炮节”,能更多地表达浏阳花炮企业的诉求,更贴切体现花炮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富腾和安防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和平如是理解。
市花炮局负责人介绍,由花炮企业“当家作主”承办花炮文化节,能整合利用节会资源,节约不必要开支,真正把节会作为一个品牌、一个产业推动器,同时更是自觉地避免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误区,“更能充分展现花炮企业的风采,将花炮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事实上,从2007年第八届花炮节开始,国际花炮节就已经跳出了传统的由政府主办的办节模式,转而变成市场运作,由浏阳花炮企业成为国际花炮节的承办方。无疑,政府从主导到支持和监管,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已经释放出政府转变职能的讯号。
新闻观察
在“有为”与“无为”之间
浏阳花炮此次面临的危机,企业急,政府更急,这个传承了1400多年的,事关40万工人切身利益的产业,是决不能放任不管的。
正因为此,政府打出了一套有力组合拳:四处奔走为花炮代言、正名,精心安排新闻发布会进行媒体公关,运用行政手段促推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花炮文化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同样是这个产业的大事,此时却难觅当初政府强势作为的身影,为了让行业来主导这场属于花炮人自己的盛会,政府那只行政的手又收了回去。
出拳、收手,这恰恰是浏阳政府和当局者面对花炮这个支柱产业发展体现出的“必须有为”和“可以无为”。
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正是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应有之道。一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县域的政府执政水平,市场化改革中卓有成效的政府,必然是转型最成功的政府。
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给出了答案。即使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县级行政机关依然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是这样,他们的做法便是“把该管的坚决管住,把该放的充分放开。”
管住,“有所为”是为了市场;放开,“有所不为”还是为了市场。哪些该管?哪些可放?从这次花炮危机公关中获知——在尊重民营经济首创精神、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政府应以“不为”为“有为”;但面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面对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政府决不能无所作为。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