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意变产品,“跨界融合”重塑价值

编辑:戴鹏 2013-07-11 10:02:37
微浏阳
—分享—


菊花石亮相北京园博会,其多元的艺术形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浏阳文化产业亮相国际会展

460家

目前文化产业园区有各类文化企业46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5家,实现文化产业生产总值150亿元。近年新引进文化企业13家、文化中介机构1家,招商引资文化项目2个,在建文化产业聚集街区3条,投入文化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

样本

《浏阳河》唱红了几代人的激情岁月,浏阳花炮甲天下。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立足于这两大核心文化品牌,以“一河两岸”城区八公里为核心,开发“水上、岸上、天上”同步呼应的立体文化产业格局,通过串珠成链,形成一体化的沿河文化消费走廊。

如今正实施的“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项目,是借助“智慧浏阳河”的价值符号和理念,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导向,对现有街区商业业态加以规划整合,引进文化企业、文化团队入驻。

5月中旬,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份宣传特刊——《浏阳烟花,写给天空的最美情书》引来许多人争先收藏。刊物动人的笔法和精彩的图片让争抢者爱不释手,现场展演的浏阳焰火视频更叫人惊叹连连。

旁边的浏阳菊花石雕展台,在地底沉睡了2.7亿年之久的天然菊花石,经过浏阳艺人精心雕琢,化身一只翩飞孔雀,自然的神奇与艺术的精妙玄想巧妙融合,让参观者纷纷驻足。

这是浏阳元素首次在文博会集中亮相,这些文化产品让国内外客人流连惊叹。而这也意味着浏阳文化产业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在国际展览上亮相。

浏阳网7月11日讯(记者 梁露)

“引进来”与“走出去”

“跨界融合”,浏阳文化产业开始践行这样一种理念——通过融合,激活两个产业,实现产业跨界后的价值倍增、资源共享和市场扩张。

在融合过程中,文化产业园管委会就是“媒婆”。去年底,管委会组织召开浏阳烟花与湘绣品牌跨界合作研讨会,“浏阳烟花绣”这样一个创意萌芽,开启了湘绣艺术与地域文化、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今年1月21日,“浏阳烟花绣”艺术新品发布会举行,120余幅烟花绣品首次绽放了创新融合的艺术魅力。烟花绣品将瞬间绽放的烟花定格成绣艺的永恒静美。

除了“引进来”,浏阳文化产业也开始“走出去”。在5月举办的北京园博会、中国(长沙)宝石矿物博览会上,菊花石成了受人瞩目的文化新宠。6月1日,深圳华强集团的方特主题公园,开始上演“夜态美”为主题的环保微焰火秀,浏阳烟花在文化旅游的空间里,找到了绽放的兴奋点。

“在跨界融合过程中,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浏阳文化产业的影响,让浏阳文化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市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高志说。

将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

“引进来”的,除了产业,还有“智慧”。今年1月,“智慧浏阳河”首届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浏阳举行,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为浏阳文化产业发展现场支招,并与浏阳达成深度合作的战略协议。

欧阳友权提出,浏阳文化品牌的打造要重点镀亮花炮文化和浏阳河文化这两块金字招牌,并找到两者之间的“引爆点”。

“借智”并不仅限于此。在浏阳河畔,每月13日都有一场聚会——“智慧浏阳河”文化产业高端沙龙。在已举办过的6期沙龙上,“文化浏阳河如何塑造产业品牌”“菊花石行业的艺术挖掘”等主题吸引近400人参与,收获各类创意思路及建议106条。

更重要的是,借此平台孵化,已有4个创意转化成文化项目及产品设计,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120余万元。

而在6月份举办的2013年“美丽浏阳”重大项目招商会上,“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浏阳河影视文化园、烟花山水实景剧等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精彩亮相,让与会客商耳目一新。浏阳文化产业以非常新颖的概念,吸引了众多外商的关注。

案例
加入文化元素,企业更有生命力了

因为不喜欢过于约束的学习环境,大二时,不到20岁的汤家豪从南京一所高校肄业,跟着父亲学习祖传的脏腑推拿术。

2012年底,汤家豪在浏阳开了一家店面,开始从事养生脏腑推拿生意。

由于店面刚经营,汤家豪对世代传承的“脏腑推拿”这种中医文化并不知道如何推广。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家豪看到《浏阳日报》上关于文化产业园“引导、扶持浏阳文化企业的发展”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拿着报纸前往办公室了解情况。”汤家豪没想到,那一趟去得正是时候。

此时,市文化产业园刚成立不久。在园区进行登记后,没过多久,汤家豪就接到通知,称“浏阳将举办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将为浏阳文化产业发展支招”,邀请其参加。

这让汤家豪激动了很久。为了参加论坛,他准备了许多资料,第一次感受自己从事的正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只是自己局限在推拿的圈子了。”回忆半年多的发展,他明显感受到“文化元素”的添入,让企业更具生命力。

如今,汤家豪立志要做强做大这一产业,公司10个员工,每个都是大学毕业生,因为对中医推拿有着浓厚兴趣而走到一起。汤家豪说,自己做有文化底蕴的中医推拿企业,让这种文化消费能更好地在浏阳发展。

前瞻
园区要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

浏阳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还存在产业集聚效应有待提升,龙头文化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配套政策的杠杆效应不强等问题。而烟花产业作为浏阳的主导文化产业,与科技、文化、金融、旅游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园将强化多元理念,加强产业聚集;树立立体思维,做好融合文章;突出内容至上,加强创意孵化,园区要搭建更好的公共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通过创意提升价值。

同时,要启动政策杠杆,形成洼地效应,注重人才兴产,保障持续发力;为园区发展建立完善的“政府主导支持系统”,进一步明确对园区企业纳税返还、租金补贴、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通过特别待遇、特殊政策从大专院校、知名企业、沿海城市引进一批具有高层理念、实战经验的产业策划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整体营销人才,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通过烟花产业文化转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工艺美术品牌塑造、中医养生业态创新、新兴创意引智突围,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