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蜜浏河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6-22 11:00:52
微浏阳
—分享—

04、09版镇村-1.jpg

蜂农孔马明身穿黄绿色防护服,取出一块巢脾,仔细地检查蜂蜜的成熟情况。

“网友们好,我是大围山镇同幸村蜂农王马林,欢迎大家来看我的‘摇蜜直播’。”6月18日上午10时30分,面对镜头,第一次参与直播的38岁养蜂大户王马林,显得很腼腆。

“这就是‘二次摇蜜’啊!之前听说过很多次,今天是第一次现场看这个工艺。”端着镜头,第一次现场拍摄蜂农“二次摇蜜”的长沙摄影师傅国,显得很兴奋。

这里是海拔400米的围山深处,这里是“寻蜜浏河源”2021浏阳大围山摇蜜季的直播现场。线上14.8万(人次)网友与来自长沙的50余名摄影师一起,共同深入浏阳河源“寻蜜”。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高雨江卉

第一次参与直播

呈现最真实的养蜂与采蜜

04、09版镇村-4.jpg

直播现场,多名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着蜂农“二次摇蜜”的过程。曾晓玲摄

38岁的蜂农王马林,在同幸村一条山冲里养蜂已有20年。山高林密,平时人迹罕至,每天养蜂、摇蜜,起早摸黑,虽然很辛苦,但他的收获很“甜蜜”。

“听到要来我这里搞一场线上直播的时候,我还担心没信号呢。”王马林笑着说,他也没有特意为这场直播做准备,“平时怎么做的,直播就怎么做吧。”

没做任何准备,王马林和他养的中华蜜蜂,就这样“原汁原味”地出现在了“掌上浏阳”的直播间里:“现在我向大家展示我们同幸村采用的‘二次摇蜜’工艺。”

一边介绍,一边行动,王马林将最真实的“摇蜜”过程呈现出来:从蜂箱里,取出一块巢脾,放进第一个摇蜜桶里,摇动转轴,先将质量不高的“水蜜”摇出来;两分钟后,取出巢脾,用刀割去表层蜜腊,放进第二个摇蜜桶里,转轴动起来,晶莹剔透的乌桕蜜出来了。王马林介绍,通过“二次摇蜜”生产出来的蜂蜜,因为所含的水分少,更利于蜂蜜的储存、运输、电商销售,“而第一次摇出的‘水蜜’则留给蜜蜂食用。”

“‘二次摇蜜’就是将两种不同品质的蜂蜜分开摇取,要让好蜜卖出好价。”面对直播镜头,同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胜向网友们介绍:“在养蜂过程中,同幸村的蜂农坚决不使用抗生素,通过‘二次摇蜜’生产出的蜂蜜品质更高,以此来打响‘同幸蜂蜜’品牌。”

04、09版镇村-3.jpg

6月20日,25名浏阳日报小记者走进同幸村青山派户外营地,开展“摇蜜研学游”活动。

同样真实呈现在直播间里的,还有“酿造”蜂蜜的山水。

在直播镜头里,乌桕花进入一年的盛放期,成群蜜蜂飞上枝头,停在花上采蜜。一阵风吹过,山谷间泛起“绿波”,仲夏阳光在小溪里跳跃;蜜蜂的“嗡嗡”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错落放置在林间的蜂箱上。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蜂农们的高山养蜂场地,通过直播镜头,让观众直观感受同幸蜂蜜的生产环境和摇蜜流程。”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浏阳电视台副台长杨丹说,很高兴看到同幸村以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打造“同幸蜂蜜”品牌,坚守“二次摇蜜”古法。“更重要的是,村民们也有了品牌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品牌的打造须久久为功,媒体通过直播的方式也能为品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不止是媒体进山直播,同幸村的蜂农们也行动起来,尝试直播带货。

“各位网友早上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一部手机、一副耳机,就是蜂农黄纪寿的直播设备。今年53岁的黄纪寿,也打算试一试直播带货。黄纪寿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粉丝有2000多,他打算今年固定直播时间,每天开一场,争取以后自己给同幸蜂蜜代言。

第一次直击“二次摇蜜”

记录最真实的养蜂故事

04、09版镇村-6.jpg

蜂农们忙着收割“甜蜜”。张伟华摄

蜂蜜香甜满山乡,吸引四方游客来。6月18日,长沙的50余名摄影师走进同幸村,用镜头记录“二次摇蜜”的全过程,用照片讲述养蜂人的故事。

“什么是‘二次摇蜜’”“从来没有拍摄过制蜜的过程”……在同幸村蜂农易武斌的家中,摄影师的“长枪短炮”齐齐对准了“全副武装”的易武斌。

“蜜蜂采集了花蜜以后就放在巢脾里,等到巢脾里填满了蜂蜜,蜜蜂就会用一层蜂蜡封住,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蜜、摇蜜了。”易武斌小心翼翼地从蜂箱中取出一块巢脾,巢脾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蜂蜜,用刷子轻轻地把蜜蜂刷走后,便进入摇蜜环节。

为了让摄影师体验最原始的蜂蜜味道,易武斌将割下来的蜂盖切成小块给大家尝鲜。“首先是甜,然后是香。”摄影师任宗麓分享“尝鲜”的感受:只要一小口,这种甘甜的味道就能在口中留好久,这就是自然界“最初”的甜。

采蜜、割密、摇蜜……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围山深处的“甜蜜事业”被一一定格。“我每天都要吃一点蜂蜜,但是从来没有现场看过采蜜、摇蜜,这是我第一次看‘二次摇蜜’,很新鲜,也很真实。”傅国表示,通过这次拍摄,他不仅品尝到了最天然的蜂蜜,还感受到了大山里养蜂人的“不容易”。

04、09版镇村-5.jpg

蜂农正在检测蜂蜜的浓度。张伟华摄

今年76岁的养蜂人汪传信,家里世代养中华蜜蜂,“我爷爷和父亲养蜜蜂时,蜂箱是挂在墙上的立式蜂箱,蜜蜂数量多一点,就在下面加一层,很原始。”而到了汪传信养蜂时,蜂箱已经是灵活的四方形木箱,移动起来方便得多。

浏阳大围山,是四季流动的花海;大围山镇同幸村,浏阳中华蜜蜂发源地,“隐居”在这里的中华蜜蜂四季追花,酿造甜蜜。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同幸村的蜜蜂很少需要养蜂人去外地“赶花”,因为大围山境内森林覆盖率极高,物种丰富,光植物就有23个群系,3000多个品种,一年四季不缺花开,是中华蜜蜂最喜欢的蜜源地。

在汪传信家的木制楼房里,房梁上用粉笔清楚地标记着大山里开花植物的花期:6月初,乌桕花;9月14日左右,五倍子花;9月22日左右,栾树花;10月份,丹桂花……而为了进一步丰富、扩大蜜源,近几年来同幸村还大量栽种乌桕。张全胜介绍,“乌桕蜜非常香,口感甜,结晶颗粒大,但入口即化。”

与汪传信一样,同幸村蜂农鲁孔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养蜂,蜜蜂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更是帮他养大了几个女儿。“我们养的主要是中华蜜蜂,一年取四次蜜。”鲁孔生向摄影师们介绍,同幸村主要养殖中华野生蜂,这种野生中华蜜蜂是我国自有的蜂种,个体小,行动敏捷,适应性强,采集花种比较杂,产出的蜂蜜很适合食用。

同样是第一次直击“二次摇蜜”的,还有浏阳日报的小记者们。6月20日,25名小记者走进同幸村的大山深处,开展“摇蜜研学游”活动。

“我们体验了摇蜜,知道了摇蜜也是有技巧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来自奎文实验小学的小记者王卓表示,他特别喜欢这次活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第一次上台“承诺”

合力打响“同幸蜂蜜”品牌

04、09版镇村-7.jpg

在“寻蜜浏河源”2021浏阳大围山摇蜜季启动仪式上,同幸村30户蜂农集体上台签名,承诺生产高品质蜂蜜。陈洪摄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同幸村的村民大多靠大山生活。年近八旬的鲁孔生没有把养蜂的手艺传给后人,却手把手地带着邻居易武斌走上了养蜂的路。

“我20岁开始跟着师傅养蜂,以前的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现在加入了合作社,可以放开手脚干了!”易武斌已经养了30年的蜂,房前屋后都摆放着蜂箱,蜜蜂在屋里飞来飞去,“嗡嗡”声不断。

同幸村曾是省定贫困村,村里没有其他产业,养蜂是代代相传的传统。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过村庄各个角落,同幸村将养蜂作为特色产业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路子。但受特殊的地理条件影响,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一度成了同幸村蜂蜜面临的最大问题。“每年都要浪费上百斤的蜜,没办法,实在是卖不出去,主要是不知道卖给谁。”以前养蜂主要是自产自销,收入没有保障。今年59岁的万武秋,虽然对于蜂蜜的味道赞不绝口,但对于销售总是“有苦说不出”。

“能养,不敢养。”万武秋坦言,目前他养殖的120个蜂箱,完全可以发展到200个,甚至是300个,“不敢扩大规模,到时候采的蜜卖不出去就浪费了,为了控制蜂蜜产量,一些老蜂只能让它飞走。”

“要让蜂农放心发展产业,就必须打通销售渠道。”张全胜表示,举办“寻蜜浏河源·2021浏阳大围山摇蜜季”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响“同幸蜂蜜”品牌,拓宽蜂蜜的销路,“今年,同幸养蜂专业合作社组织蜂农们签订了蜂蜜收购协议,通过条件约束和专家指导生产,二次摇蜜产出高质量蜂蜜,分级保底收购让蜂蜜不愁销。”同时,收购协议对质量要求和收割价格都有具体约定,明确规定蜂农“全程严禁使用抗生素类药品,严格按国家标准检测,一旦检测有超标产品,除没收产品外,承担复检的一切费用及相关责任”。

6月18日,2021浏阳大围山摇蜜季启动仪式上,浏阳市同幸养蜂专业合作社与大围山镇供销合作社旗下电商平台“围山公社”签订蜂蜜采购协议。“我们只管养蜂,让专业的团队来销售,肯定更放心,也更安心。”镇村合力搭台、电商企业全力销售的模式,既增强了村民们养蜂的信心,也提高了养蜂产业的效益。

当然,同幸蜂蜜要获得市场的广泛、持续认可,还是要靠品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6月18日,在“寻蜜浏河源”2021浏阳大围山摇蜜季启动仪式上,同幸村30户蜂农集体上台承诺:服从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合作社要求,杜绝使用抗生素,通过“二次摇蜜”生产出高品质蜂蜜,绝不以次充好、绝不投机取巧,做大做强同幸蜂蜜产业,致力打响“同幸蜂蜜”品牌。

“通过产销分离,让蜂农更加专注于生产。通过优质优价的导向,让蜂蜜提升质量,也能提振行业信心和市场美誉度,从而打响‘同幸蜂蜜’品牌。”围山公社负责人林加卉说,要让蜂农看到“好蜂蜜不愁卖、好蜂蜜有好价钱”,产业发展自然更有奔头。

这在同幸村的蜂蜜产业发展史上,同样是第一次。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