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照亮“夕阳红”
他贴身照顾老人起居,一干就是32年
“我要对得起这些需被关照的老人”
刘福来牵着老人在院子里散步。
“我能为五保老人做点什么呢?”1988年,刘福来这样问自己。
这一年,他申请成立了大围山镇第一家敬老院。从这时候起,刘福来就把家搬到了敬老院,贴身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他既当炊事员、服务员,又当护理员,一干就是32年。
这32年来,每个春节,刘福来都是在敬老院陪伴老人度过。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彭红霞见习记者欧阳立干
申请成立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
今年60岁的刘福来是大围山镇敬老院常务副院长,也是一名退役军人。1980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
让他萌生成立敬老院的想法,源自一次遇见。1988年的一天,上山砍柴的刘福来遇见了当地五保老人陈三梅。当时,陈三梅双目失明,丈夫去世,膝下无子女,一直靠附近的邻居和村上的救济生活。
刘福来问自己,“我能为像陈三梅这样的五保老人做点什么呢?”
“我那时候第一次从报纸上知道‘敬老院’这个词,便向上级提出申请,成立了当地第一家敬老院。”刘福来介绍,当时的敬老院是在卫生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一栋房子几张床,其余的基础设施全都没有。
“包括陈三梅在内,当时第一批入住进来的有5名老人,全部都是五保户,大多疾病缠身,生活起居都需要护理。”刘福来回忆说,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干脆把家搬到了敬老院,以方便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
为了维持敬老院的运转,刘福来一个人开荒种田、养猪。有些老人治病需要钱,刘福来去当时乡上的煤场帮着烧炭,烧150公斤,50块钱。为了多赚点钱,刘福来一天要烧300公斤左右。因为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下,他眼睛周围的皮肤被灼烧发黑,直到现在还留有印记。2005年,刘福来所在的敬老院与大围山镇其他3家敬老院和1家光荣院统一合并成为大围山镇敬老院,刘福来被推选为院长。
因为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年龄偏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刘福来把自己当做老人们的“儿子”,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
为了不错过老人们的生日,刘福来把每个老人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他都精心准备,多蒸几个鸡蛋,做上几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当天生日的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敬老院的工作是份苦差事,刘福来却甘之如饴,尝过多少酸甜苦辣,付出多少心血,流下多少汗水,他都觉得值得。“既然已经开始了,哪怕是苦一点,清贫一点,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刘福来说,他要对得起这些需要被关照的老人,问心无愧就行。
刘福来以真心换真情,与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谁都可以走,就是他不能。”在敬老院住了近10年的老人鲁淑民恳切地说,而这一句话反映的也是敬老院所有老人的心里话,“这么多年了,刘院长一直勤勤恳恳,耐心地照顾我们这些老人,我们也早就把他当成了最亲的人。”
夫妻同心,坚守敬老院32年
从1988年到2020年,整整32年,刘福来坚持陪伴在老人们的身边。寒来暑往,敬老院的老人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刘福来也将自己的青春、将自己的爱倾注在了敬老院里,他的妻子唐根祥也从原来的不理解转变为支持,和刘福来一起担当照顾老人的责任。
“当时成立敬老院,我们的孩子大的是6岁,小的是4岁,我一个人又要做农活又要照顾孩子,忙不过来,确实不理解他。”唐根祥说,但后来她发现,刘福来的心一直牵挂着敬老院,“我也就想要支持他,于是前往敬老院工作,成为食堂的一名工作人员。”1999年,刘福来的父亲得了食道癌,需要家人照顾,但当时敬老院也恰好来了几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刘福来夫妻俩都在敬老院走不开。于是,他便将父亲接到了敬老院,定时给父亲打针之后又赶忙跑去照顾其他老人。
“我女儿嫁到了上海,之前去上海看女儿,总放心不下敬老院,隔三差五就要打电话回来问情况,那时候打电话还需要漫游费,一去上海,那个月电话费就增加好多,所以我们去过两次就不去了。”刘福来笑着说。
在敬老院工作的32个年头,刘福来没有回家过一次年,都是在敬老院陪伴老人。“越是过年过节,老人越需要关照和温馨的生活氛围,不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妥帖,总是放心不下。”刘福来说,如今,敬老院里住了78名老人,也有了15名工作人员,但是他每逢节假日还是坚持陪在老人身边。
“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为五保老人服务,老人的冷暖他记挂在心,添置夏衣冬被,他提前准备;老人有了病痛,请医拿药,忙个不停,对待老人胜似自己的亲人。”大围山镇民政办主任黄星祥说,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刘福来每天端水、喂饭、洗衣擦身、经年累月,不怕脏、不怕累,他并没有特殊的津贴,仅凭着责任心、爱心,无怨无悔地为老人们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最朴实的情怀。
特写
发展种植养殖,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为了有效破解敬老院经费缺口问题,刘福来坚持“三不原则”: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创收,通过发展种植、养殖项目,为敬老院增加收入。
“我们在院前院后的两亩空闲地上全部栽上了蔬菜,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解决了敬老院一部分的吃菜问题。”刘福来说,同时他们尝试生猪养殖,效益十分明显,“目前养了10多头猪,为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不仅如此,刘福来将猪粪收集起来放入沼气池形成沼气,剩下的用作种菜的肥料,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我们还建成院内花园,扩建了老年医疗室,添置热水器、电视机、电风扇等设施,订阅了报刊供老人阅读,丰富老人生活,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