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变群众观念
“推行火化就是好,干净卫生疾病少,节约资源少浪费,继续!孝敬父母在生前,死后无需锣鼓喧,宾客满门又何必?表面……”在张坊镇富溪村首届村民运动会上,村民们用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三句半”,表达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陋习的坚决抵制。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载体宣讲移风易俗,是浏阳近年来兴起的新风尚,也是殡葬改革向基层推行过程中蹚出的有效路径。
浏阳行政区域大、人口多,尤其是老年人口比例重,加之乡镇之间乡风民俗差异较大,基层殡改要如何推动?浏阳各乡镇给出答案——结合辖区实情、因地制宜,想办法出点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并用真情稳妥推进。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郁琳
沟通中见真情
殡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殡葬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深知丧葬旧俗根深蒂固,沙市镇创新实施了“321”工作法,即村干部上户做工作不少于3次,联村领导和包村站所负责人上户做工作不少于2次,社会事务管理办上户做工作不少于1次,以确保殡葬改革政策宣讲到位、村民承诺书签订到位。
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宣讲和劝导,感化了一个又一个丧属。于是,这种看似简单但饱含情感的工作方法在全市得到推广。
镇头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9月9日,镇头镇柏树村的张姓老人逝世,该村党总支书记和民政专干上门做工作时,遭到了家属黄某的拒绝,这名93岁高龄的老人还未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对火葬事宜抗拒。
柏树村党总支书记和民政专干也不气馁,前后近10次上门为老人详细讲解殡葬改革的优势和推进的必要性,极力打消老人的顾虑;镇上联村领导、分管领导及社会事务管理办也纷纷来到老人家中,既讲政策又打“感情牌”,一方面努力做通了其他家属的工作,另一方面与黄某拉家常,并全面分析利弊。
经过多轮劝说和耐心沟通,最终,黄某同意将死者遗体火化,他表示,镇村干部给自己做工作、算明白账,慢慢地思想也转过弯来了,“我之前都是老观念,现在要适应新时代新变化了。”
不单是黄某观念发生的大变化,在镇头镇社会事务管理办主任魏明智看来,这几年,殡改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从“不可说、不好说”变成了“逢会必讲”,宣传更是全覆盖多层面,殡葬改革的观念渐渐深入村民心中,“一些村民不单自己能够遵守,还主动当起宣传员、劝说员。”
创新中见实效
“三招”破除陈规陋习
在抓沟通、融情于理的同时,浏阳还做好了殡葬改革工作的结合文章,注重与城乡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起来,各乡镇街道更是将殡葬改革作为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大抓手,创新性以“三招”破除陈规陋习。
宣传引导是第一招。殡葬改革宣传不能停在纸上,而是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中,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系统、宣传车、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公益广告、倡议书等,实现宣传全覆盖。
普迹镇颇具代表性。在用活社会载体宣传的基础上,该镇先后印制并发放了2万余张《殡葬改革告知书》,“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回执联,以确保每一名村民都能知晓,有疑问也可以反馈给我们。”普迹镇副镇长张晓表示,党员干部还结合“夜访夜谈”等活动入户宣讲,做到了家喻户晓。
文艺作品也是一个有力的宣传途径。近年来,一批贴近浏阳农村实际的文艺作品被创作出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小河乡广为传唱的《移风易俗客家歌谣》,就用土话、山歌传递新风尚,歌颂新变化。
典型引领是第二招,通过培育、宣传、评选、表彰群众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励群众,让践行文明、破除陈规陋习成为村民自发自觉的行为。
普迹镇红白理事会制作了一块特殊的丧事安排公告,详细列出了各项事宜,并对自觉遵守殡葬改革有关规定、简朴治丧、火化安葬的行为进行肯定表扬;文家市镇创新建立了乡风文明“红黑榜”,通过施行道德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让村民自愿自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第三招是惠民殡葬。目前我市有14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建成投入使用,有5处正在筹建;各乡镇在执行全市统一的基本殡葬服务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还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出台了惠民政策,如龙杆(棺材)收缴补助、运输返程补助、特殊人员(含五保户、贫困户、重点优抚对象等)补助等。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让丧属感受到了温暖,有效缓解了殡改工作的矛盾和阻力。
破冰扬帆正前行,浏阳基层殡葬改革还在继续推进。“在继续引导广大群众更新殡葬观念的同时,我们还将在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服务管理方面下功夫。”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