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发展之稳 谋县域竞争之强
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榜发布
浏阳稳居第五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张可夫徐旻彭红霞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11月11日,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五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以“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为主题,发布了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榜单,浏阳稳居第五位。
百强县既是一张“英雄榜”,也是一面“反光镜”。它反映出浏阳持续累积的发展势能,也映照出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今年以来,浏阳聚焦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深入实施“五市”战略,推深做实“两个年”,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奋力打造了“产业结构优、发展动能强、营商环境优、幸福体验强”的浏阳样本。
产业结构优,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静水蓄深流,厚积谋万象。面对“外循环承压、内循环蓄能”的复杂环境,浏阳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4年,全市GDP突破180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超过长沙、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考核蝉联全省第一。今年1—9月,全市GDP同比增长6.2%,主要经济指标走在长沙前列。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浏阳锚定“产业强市”,运用“链式思维”,以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交出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答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正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花炮产业连续两年产值超500亿元。
向“新”而行,奋勇阔步。从一块手机屏起步,到蓝思科技、惠科光电双龙头引领,浏阳经开区已成为长沙市新型显示产业链牵头园区,形成了“玻—屏—芯—端”完整产业链条,致力于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千亿规模的国家级产业集群,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丰沃土壤,携手更多优质企业投资浏阳、成就未来。
今年1—9月,浏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绿色食品等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11.8%,新增规工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蓝思科技、盐津铺子上榜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目前,全市集聚了9家上市企业、936家规工企业,数量均为全省县市第一。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稳,经济底盘就稳。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浏阳2024年粮食总产量57.27万吨,在全国五强中排名第一,为守护“国之大者”作出重要贡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作为全国首批、长沙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县(市),近年来,浏阳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油茶、花木、家居、蔬果、烤烟、黑山羊等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
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让浏阳经济体量稳步壮大,更让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县域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发展动能强,于拼抢中开创新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面对经济转型新阶段,浏阳以前瞻眼光谋长远、以务实举措促发展,在县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发展夯实根基。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项目、后天的税收、未来的产业。”浏阳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一号工程”,并将今年定为“招商质效提升年”,持续掀起大抓招商、大兴产业、大促发展的澎湃热潮。

浏江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高速公路“十四五”规划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浏阳连接长沙的又一条高速通道。目前项目正全速推进中。
走进浏阳经开区,惠科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该项目总投资90亿元,规划产能为5万平方米/月;总用地面积980亩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启动施工……这些重点项目正成为推动浏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项目125个,同比增加23个,完成年初设定目标的83.3%;各产业链新开工项目103个,新竣工投产项目54个,展现出项目招引的“浏阳速度”。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浏阳以经开区为载体建设金阳科创城,着力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全国研发集聚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区、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区,目前已引进湖南大健康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日前,浏阳印发《浏阳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县域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抢抓AI风口,赋能产业发展。
交通格局的重塑,进一步打开城市开放发展格局。长赣高铁南川河特大桥首桩破土开钻、长浏快线全线首座隧道进洞施工、浏江高速全速推进……一条条交通动脉的建设,将对浏阳招商引资、资源汇聚产生关键影响。长赣高铁通车后,浏阳将链入全国“高铁网”,各地游客可以“坐着高铁来浏阳看烟花”;长浏快线建成后,在大站快车模式下,从浏阳城区到黄花机场只要25分钟。
镇域经济同样活力涌动。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显示,浏阳5个乡镇凭借强劲综合实力上榜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在中部六省县域中位列第一。镇域崛起,带动全域跃升,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跃迁的强力支点。
使命在肩,机遇在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强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这些部署,为浏阳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
省级层面的政策叠加,也为浏阳发展再添“新火”。湖南省政府出台的《支持经济大县发展的若干试点政策》,从创新招商、支持科技创新、做强主特产业等18个方面,对经济大县予以重点扶持。浏阳正用足用活政策红利,努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营商环境优,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此心安处是吾乡。”企业家们对这句话感受尤为深刻——真金白银的投资,首要是选择可以安心经营的沃土。
浏阳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浏阳通过实行综合窗改革、加快“智慧政务”建设等举措,让企业群众在“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中获得更好的办事体验。
在“六好”营商环境体系中,“企业礼遇好”是给企业家的第一印象。
从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到发放“企业家绿卡”,从免费住宿考察到千万级基金扶持,从“模拟审批”服务到“一对一”前置帮代办直至“全生命周期”服务……一项项暖心举措,彰显了浏阳这座“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的满满诚意。
心连心换位思考、面对面解决问题,换来了企业家们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得我们带着首批生物医药项目来考察时,浏阳表态‘只要是解决临床需求的硬科技,一定给足阳光雨露。’”深圳市倚锋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董事总经理李昀谦表示,如今,当初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热土上渐渐萌芽、开花。
在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的征程上,浏阳把“办事体验好”作为关键突破口,以政务服务之“变”,换取企业群众之“便”,努力让企业群众在“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中获得更好的办事体验。

浏阳以烟花赋能新文旅。10月24日,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开幕,数十万名观众相约浏阳河畔,共同踏上一场盛大的“追花”之旅。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是从企业群众的视角定义‘一件事’。”市数据和政务中心负责人说,“引领政务服务重心从政府部门‘供给侧’转向企业群众‘需求侧’,真正践行以民为本、以企为先。”
无论你是想开办企业,还是想就业,或是水电气网报装、申请公租房等,浏阳都可以做到“只进一扇门,只取一个号,只到一个窗,办成所有事”。
“周末去浏阳!”如今,外地游客对浏阳的向往在社交媒体随处可见。变幻万千的焰火场景不断进入“NextLevel”,点缀在山水间的民宿持续吸粉,浏阳蒸菜激活国内外食客的味蕾,一批批“浏阳好物”加速出海……背后是精准滴灌的政策支撑。
近年来,浏阳接连出台“民营经济十条”“蒸菜十条”“民宿十条”“大学生创业二十条”等一揽子政策,以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兑现好对企业的承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浏阳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无事不扰”监管服务,实现检查频次压减、监管效能提升,涉企执法评价单位满意率达98%。

张伟华摄今年5月初,浏阳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完工,给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亮色”,居民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企业干。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开展“企业家接待日”的带动下,各级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活动。
今年年初,针对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之间存在审批“空窗期”、企业“等地期”较长等痛点,浏阳经开区急企业之所急,创新推出“‘模拟审批’超前办、项目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通过提前辅导、材料预审、并联审查等方式,将审批环节前置至企业拿地之前。待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预审材料可快速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一模式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获评项目审批服务领域先进典型。
镇头镇为促推落户金西产业园的企业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在城区设立“服务站”为企业代办手续;葛家镇将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有机结合,持续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企业服务直通车”活动;龙伏镇召开“初心红,龙伏兴”政企沙龙座谈会,镇党政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听心声、问需求、解难题、谋发展……
幸福体验强,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幸福体验强”是浏阳最鲜亮的民生底色,它不仅是考评报告中的优异指标,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感可及的日常。
浏阳的幸福,源自其独具魅力的文旅体验。
作为“世界花炮之都”,烟花不仅是浏阳的文化符号,更是同频世界的幸福语言。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期间,焰火与无人机编队联动表演,一举创造两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生命之树”等创意画面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接连获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转发点赞。
从“周末焰火秀”累计吸引游客超700万人次,到相关话题频登微博、抖音热搜,浏阳以烟花赋能新文旅,拉动消费超200亿元,更让“人生总要看一场浏阳烟花”成为无数人向往的仪式感。
浏阳的幸福,源自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报告中“绿色县域建设基本指数A级”“相对天蓝指数A+级”,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如今在浏阳城,随手拍下一张照片,浏阳河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已成为浏阳市民的生活常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浏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截至今年7月,浏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75天,优良率93.1%,在长沙九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国、省控断面水质状况均为优,全市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浏阳的幸福,源自以人为本的民生温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共享成果。浏阳始终坚持将高质量发展成果反哺于民,持续将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2025年共承办省、长沙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9项,涵盖教育、养老、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
金阳新城新增学位、北城学校建设、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展现了民生建设的“浏阳效率”,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化为千家万户门前“稳稳的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浏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30,为全省最优。这一数据,标志着浏阳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也让发展的包容性与幸福的获得感,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可感。
稳居“五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下,浏阳正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争当“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的担当与自信,实干笃行、奋勇争先,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答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