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力保障全民普法触角深植城乡肌理
——浏阳市“八五”普法系列报道之五

官渡镇观音塘村古井湾屋场开展“党建+林长制”微宣讲活动。官渡镇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通讯员江源张子龙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法定化,着力推动普法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从过去主管部门“独唱”到如今各执法单位“合唱”,浏阳持续深入贯彻《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以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为抓手,近五年来组织开展了各类普法活动5200余场次,覆盖全市327个村(社区),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普法格局。
抓实普法责任
奏响普法“合唱曲”
“法治宣传教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完成修订的《浏阳市“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以“明确职责分工、开展靶向普法”为核心,构建起覆盖46个“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的全域普法工作体系,从目标、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划定普法“责任田”,确保普法工作精准触达各领域。
全市46家“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围绕普法责任清单,不断健全普法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普法与执法、管理、服务等日常工作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普法有机构、总体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工作有制度”的规范化工作体系。
每年印发《浏阳市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工作要点》,从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创新方式、健全机制等4个方面细化部署,推动普法工作与执法实践深度融合。
“企业将固引剂废渣擅自倾倒,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水处理设施破损导致超标排放,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针对某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不仅对企业依法作出罚款20万元的处罚,还针对企业违法点逐一解读法条,帮助企业建立环保管理制度。这种“执法+普法”的模式,正是浏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生动实践。
2023年,浏阳以“守法普法提升年”为契机,创新建立46家单位参与“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机制,将普法成效纳入市委巡察和法治政府考核体系,切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各部门以履职评议为抓手,立足职能精准发力:市民政局结合清明节、重阳节等节点,通过“村村响”广播、现场宣讲等形式普及民政法规,群众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2%;市司法局针对外卖小哥等新业态群体定制普法套餐,围绕高温津贴、工伤待遇等问题“点对点”答疑,年内覆盖从业者1.8万人次;市人民法院统筹各部门上报典型案例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媒体开展宣传,其中刘某到邻居家摘梨被砸案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等140余家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超过2亿次;市公安局将浏阳蒸菜和反诈结合起来,开展反诈大求“蒸”、反诈知识线上答题等活动,线上阅读量突破2.5亿次……一场场“有温度、有力度”的普法实践,让法治精神在浏阳大地落地生根。
抓牢重点对象
唱出普法“最强音”
2024年12月4日,在浏阳市中和镇长安法治文化广场,28名新入职公务员面向国旗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回荡在广场上空,这是浏阳连续5年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宪法宣誓活动。数据显示,“八五”普法期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开展学法46次,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32次,各级领导干部将法治思维融入决策全过程。每年组织2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学法考法,参学率、参考率、通过率连续5年保持100%。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从“书本学法”到“实践普法”,浏阳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让法治精神深植于城市治理的每一寸肌理。
“八五”普法期间,浏阳切实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346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累计开展“模拟法庭”“宪法手抄报”等特色活动1.2万场次,构建起校园法治教育常态化机制。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市教育局依托市素质教育培训中心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新开发禁毒、交通安全等七大主题展览室及消防演练体验室,通过“沉浸式”学习场景增强教育实效。每年组织约1.3万余名学生系统开展法治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基地+课程+实践”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市人民检察院打造清影新媒体工作室,开设“清润未检小课堂”,录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进校园》等普法视频,总点击量超37万次,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在浏阳经开区,市司法局联合法院、人社局创新打造的“平安园区大讲堂”已成为企业培训必修课。2025年8月精品法治课程评选活动中,涉企执法“无事不扰”政策解读、“企业法治体检”等课程广受好评,吸引127家企业代表踊跃参与。“八五”普法期间,浏阳紧扣“六好”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创新开展“送法入企”“企业法治体检”等专项活动,精心编制并发放《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汇编》《企业经营法律风险与提示》等宣传资料10万余册,为企业提供“贴身式”法律服务。其中市人社局主动将法治宣传阵地前移至商超、项目工地、企业等一线场景,通过面对面交流、案例剖析等形式,为重点企业、环卫、建筑工地一线工人精准普及工伤预防知识与劳动法律法规,现场答疑解惑,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温暖力量。
抓实重点举措
谱写普法新篇章
暮色中的官渡镇观音塘村古井湾屋场灯火通明,100余名党员与群众围坐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林长制”微宣讲活动正火热进行。市林业局精准聚焦村民实际需求,通过防火知识科普、护林故事分享、林长制政策解读及“你问我答”互动环节,生动讲解松材线虫病防控、古树名木保护等针对性内容,让村民听得懂、用得上。党员陈辉说:“这次宣讲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就是守护‘金山银山’。”
这种“夜话屋场”模式,正是浏阳打通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屋场普法2300余场,将森林防火、耕地保护等法律知识转化为家长里短的日常对话,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女娲为何要补天?打一网络名词。”“漏洞。”市民刘女士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答题活动,点开链接后不到5分钟便完成8道题目,“不仅赢到了红包,还学到了不少网络安全知识!”她开心地说。这是浏阳市委网信办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开展网络安全普法活动的一幕。
为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市委网信办还精心策划拍摄了原创短视频《你的网络安全,非常重要》,三天内点击量突破50万,朋友圈转发量持续攀升,真正实现了“万屏共闪助网安”的传播效果。
最具烟火气的普法创新实践,出现在集里街道的“法治夜市”。城管队员变身“普法摊主”,将《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改编成快板;市场监管局设置“你点我检”摊位,现场演示如何辨别假劣种苗,让群众在互动中掌握维权技能。
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这样的夜市在8个乡镇同步开市,累计发放“法治礼包”1.8万份,解答咨询2300余条。“以前觉得法律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身边。”市民刘芳感慨道。这正是“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核心价值——通过执法者与群众的零距离互动,让法律知识从“纸面”走向“生活”,从“条文”转化为“行动”。
从官渡镇的屋场夜话到集里街道的“法治夜市”,从浏阳经开区的企业课堂到项目工地的普法现场,浏阳的普法实践证明:当法律从条文变成故事,从说教变成参与,法治的力量就能真正融入社会肌理,成为基层治理最坚实的底色。
这部正在书写的“八五”普法答卷,不仅丈量着法治文明的进程,更标注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温度。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