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幸福浏阳再添新内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0-21 09:43:56
微浏阳
—分享—

亮了夜色 添了活力 疏了堵点

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幸福浏阳再添新内涵

03版民生深读-3.jpg

今年5月初,浏阳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完工,给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亮色”。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莫瑜徐旻

今年来,浏阳紧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工作宗旨,将城区基础设施提质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聚焦市民夜间出行安全、休闲健身需求、雨季内涝隐患三大“急难愁盼”,全力推进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城区休闲及运动设施建设、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三大项目。目前,三大项目均按计划高效推进,部分已提前兑现民生承诺,以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断提升市民在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城区照明焕新

从“亮起来”到“美起来”“省起来”

“以前晚上走菊花石路,路灯忽明忽暗,现在路灯全换了新的,亮堂堂的,散步、骑车都踏实。”家住浏阳大道附近的市民李女士,明显感受到了城区照明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浏阳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项目的推进。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部分传统高压钠灯等老旧照明设施逐渐暴露出能耗偏高、光效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浏阳于2024年8月启动城区照明设施更新及节能改造项目,同年11月获批实施,总投入1666万元,重点对花炮广场、天马互通、风光桥、菊花石路等11处关键区域进行改造。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城管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对城区照明设施开展“地毯式”普查,详细记录灯具型号、功率、使用年限等信息,建立详细台账;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最终确定“更新+新增+节能”三大改造方向——更新超期老旧路灯202盏、新增填补盲区路灯56盏、更换高能耗高压钠灯8899盏,同步改造老化变压器3台、管道3534米、电缆10万余米。

项目于2025年5月全面完工,带来的变化则不止“亮起来”。在安全层面,菊花石路(浏阳大道-东沙路)、翠园路等路段通过新建电缆、增设路灯,彻底消除了夜间出行照明薄弱区域;在景观层面,风光桥、花炮广场等区域更换了节能华灯,夜间亮化更具辨识度;在节能层面,8899盏LED灯的投用让年节能率超30%,年节约用电量400万度以上,实现“绿色低碳”与“民生保障”双赢。

“接下来,我们会将这些照明设施接入‘浏阳智慧城市照明控制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按需调光,让‘亮灯’更智能、更高效。”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巡检、维护、应急处理流程,确保照明设施“用得久、管得好”。

健身设施提质

织密“10分钟健身圈”,实现运动就在家门口

金秋十月,气温宜人,傍晚时分,不少市民在长兴湖E区景观带散步、打球、跳舞。这个今年5月正式开放的景观带,正是浏阳城区休闲及运动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2025年,市文旅广体局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将完成长兴湖E区景观带建设作为浏阳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城区休闲及运动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03版民生深读-5.jpg

今年5月建成开放的长兴湖E区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记者彭红霞

长兴湖E区景观带的亮相,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该区域位于长兴·观湖园北侧,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内容涵盖游步道、栈道、广场、停车场、景观绿化,以及1个七人制足球场、2个篮球场和3个羽毛球场。

除了长兴湖E区景观带的建成,休闲及运动设施建设项目还同步推进了全市体育器材配发和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体育器材的“精准配送”,让基层健身设施更均衡,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30件(套)室外体育器材和52件(套)室内器材的配发,覆盖90多个村(社区),下半年的室外体育器材采购、配发工作正在进行中。

更具科技感的“智慧健身中心”,也在加速落地。经过自主申报、实地踏勘,我市确定了6个建设点位:淮川街道新北社区中央国际小区、恒大华府四期,集里街道北城社区创意卓悦城、西湖村名河依山郡小区,关口街道金桥村麓悦尚宸苑、长兴社区银天长兴湖壹号。

这些点位都选在居民小区内,方便大家就近使用。目前6个点位已全部进场施工,将配备智能健身器材、体测设备等,市民可通过手机APP记录运动数据,享受“科技+健身”的新体验。

“从器材配发到场地建设,从城区到乡村,我们努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身资源。”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提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30分钟健身圈”,实现“运动就在家门口”。

排水管网升级

雨污分流、排涝增效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以前每到下雨天,锦程大道就容易积水,现在改造后没再出现积水问题了。”经常往返锦程大道的货车司机王先生,对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的效果深有体会。

03版民生深读-2.jpg

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全面升级城市排水系统。市住建局供图

城区济川河、净溪河、淮川河、长兴湖片区的排水管网,因建成时间久、部分管道老化,雨季易出现内涝,影响市民出行与城市运行。为此,我市启动城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聚焦“雨污分流、排涝增效”,计划改造排水管网11.07公里,新建现浇排水检查井497座、雨水口121座,完善锦程大道等区域排水系统。

“这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必须做细做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推进中,针对老城区施工空间有限、交通流量大的特点,在施工黄金期实行“两班倒”作业,白天推进不影响交通的路段改造,夜间集中攻坚主干道。对锦程大道、浏阳大道等交通繁忙路段采取半幅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复兴路、浏阳大道、大围山路、锦程大道等20条道路约8.64公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检查井318座、顶管井21座,整体进度达90.5%,如期完成年度形象进度目标。“改造后的路段,排水效率明显提升,今年汛期,锦程大道、道吾山东路等以往易积水的路段,均未出现明显内涝,城市功能韧性显著增强。”该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加快推进剩余路段改造,同时加强管网运维监管,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开展常态化清疏养护,确保“改造一段、见效一段、管好一段”,力争早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为给市民一个更安全、更畅通的出行环境。

接下来,浏阳将继续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健全长效运营机制,确保项目“建得成、用得好、管得久”,让民生福祉持续惠及更多市民,为幸福浏阳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