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座雨棚搭起爱心长廊,党员“微实事”托起民生“大幸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0-17 10:26:47
微浏阳
—分享—

05版创文-1.jpg

金沙路小学门前50米长的“善荷廊”,为学生和家长遮风挡雨,提供便利。记者张玲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近日,在浏阳市金沙路小学的门口,一座50米长的雨棚被赋予了温馨而富有深意的名字——“善荷廊”。这座雨棚,最初由荷花街道荷花园社区党员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而搭建,如今已成为一场爱心接力的起点,也成为党员服务群众、志愿者践行奉献、学生知善行善的生动实践。

聚焦群众实际所需,扎实做好民生服务,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荷花街道荷花园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微实事”服务民生活动,取得可喜成效。以“善荷廊”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实事”,不仅彰显了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担当作为的良好形象,也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党建引领

“微实事”为民排忧解难

10月13日清晨,金沙路小学门口。随着秋意渐浓,新建的雨棚为家长和孩子们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温馨天地。“小朋友请慢行,注意安全”“家长请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保持道路畅通”……校门口,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一片和谐景象。

荷花园社区第四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黄尚达身着红马甲,手持小喇叭,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安全通行。他感慨地说,护学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面临着车辆拥堵、家长往返穿插、孩子奔跑打闹等多重挑战。而这座由党员兰清红、入党积极分子黄德付出资并监工建成的长廊,不仅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便利,还有效改善了交通秩序,减轻了护学志愿者的负担。

另一名志愿者补充道,校门前的荷盛路过去常常因积水问题给师生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党员刘冬生得知情况后,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推动管道改造工程于今年7月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困扰学校甚至附近住户的内涝问题。“一件‘微实事’,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优化了公共环境!”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好人好事”的涌现温暖了所有践行服务的人,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我们将长廊命名为‘善荷廊’,是为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善行的种子,接受爱、传递爱。”金沙路小学校长骆彪说,目前学校正和家长携手,将雨棚打造成为爱心传递的窗口和平台。据悉,除了雨棚建设和管道改造,还有爱心团队对接学校,已经连续两年为学校更换500套新课桌椅。“善荷”二字,不仅是校方为了表达对社区和党员的深深谢意,还承载了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共建共治

“大幸福”在细微处绽放

天气转凉,即将迎来又一波降雨。往年每逢大雨,家住荷兴路的80岁独居老人蔡奶奶总是为家中淹水而忧心忡忡。如今,党员们的及时守护让她倍感安心。

“蔡奶奶家的情况我们一直记挂在心。”荷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许多党员已经形成“下雨就去看看蔡奶奶”的默契。记得去年春夏之交,党员刘祥其见半夜暴雨,凌晨四五点钟便赶到老人家附近,及时帮忙清理堵塞的下水道;随后,其他党员也陆续加入,共同疏导积水、清扫消毒。

为帮助老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9月,社区党员组成调研小组,实地勘察后撰写了《关于请求解决金沙南路与荷兴路排水问题的报告》,积极促成相关部门将该地排水改造纳入规划。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施准备阶段,预计今年12月完工,届时将彻底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我们心头的大事。”荷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志红表示。如何真正服务于民,社区通过区域化党建整合辖区资源,推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如今在辖区形成了党员带头、志愿者参与、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荷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爱心雨棚到新课桌椅,从暴雨中的守护到排水系统改造,一件件“微实事”正汇聚成居民可感可触的幸福生活。荷花园社区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的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服务模式。下一步,街道将总结推广“微实事”工作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善荷”之花在荷花街道绽放得更加绚烂。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