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母亲撑起一个家,两个儿子相继从军报国
两颗红心同奋斗,双双获评“四有”优秀士兵
“军功章里有母亲的一半”
宋绍连(右二)向亲友展示两个儿子在军中取得的荣誉,脸上洋溢着笑容。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兄弟俩是双胞胎,这是哥哥张良水的喜报,这是弟弟张良根的喜报,都是最近送来的……”这段时间,金刚镇山虎村村民宋绍连很开心,她的两个儿子双双被部队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军功章里有母亲的一半。”宋绍连不仅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更为国家培养出了两名优秀的军人,熟悉其家庭情况的人都夸赞她了不起。
坚强的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
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一幢多年前建的两层小楼,装修简单但打理得干净整洁。走进院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墙上“光荣军属”的牌匾。这是属于军人家庭特有的荣誉,述说着这个家庭与众不同的故事。
今年52岁的宋绍连朴素而勤劳,做起事来有条不紊。“这些年,习惯了……”看着她的微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母亲是如何独自坚持15年,将孩子们拉扯大并抚养成才的。1993年,宋绍连生下了大女儿,一家人过着清贫却温馨的生活。1999年,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这让一家人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家里添丁进口,双胞胎是意外的惊喜;让人发愁的是,一家人的生计变得更加困难了。
为了养活全家,宋绍连的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可意外也随之而来:他先是被砸断了腿,休养一段时间后又外出打工;2010年,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难。
“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安葬丈夫后,哭肿双眼的宋绍连不得不面对现实:丈夫走了,只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与自己相依为命。此时,女儿正在读高中,两个儿子还在上小学,养家糊口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瘦弱的肩上。
“孩子们,你们只管认真读书,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女本柔弱,为母则刚。面对困境,宋绍连没有退缩。为了多赚一点钱,她将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自己到花炮厂驻厂打工,“幸好亲戚朋友都很关照我们。”
回首往事,宋绍连的声音有些哽咽,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所幸三个孩子都很懂事,兄弟俩在学校也经常受到表扬。放假回家时,孩子们都抢着分担家务,减轻她的负担。
“丈夫生前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他希望两个男孩都能去参军,保家卫国……”宋绍连忍不住红了眼眶,过去那段日子有说不出的苦楚,是孩子们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而丈夫生前的心愿就像她心里的一束光,让她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完成。
兄弟俩相继从军报国,双双荣获嘉奖
“妈妈,爸爸不在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将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弟吧……”随着三姐弟日渐长大,家里的开支也越来越大。看着母亲日渐发愁的面容,大儿子张良水最先提出不继续读大学。听到这话,宋绍连心里格外不是滋味,也自责没有能力将三个孩子都送进大学校门。
“有国才有家”,或许是深受父亲心愿的影响,从军报国的理想早已在兄弟俩的心中生根发芽。2017年,张良水高中毕业后便报名参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他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张良水表现优异,不仅入了党,还多次参与大项演练保障任务,并多次参加专业比武竞赛斩获名次。八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荣获嘉奖3次、“四有”优秀士兵3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节,正在休假的张良水遇到突发火灾。他扛起工具就赶往现场,直至将大火扑灭才默默离开。他的英勇表现,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弟弟,部队很锻炼人,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本领……”在部队里,张良水一有机会就给弟弟打电话交流,分享自己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并鼓励他努力学习。2019年,弟弟张良根大专毕业后,也跟随哥哥的脚步报名参军。
和哥哥一样,张良根在部队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短短五年间,不仅多次被选派赴外地参加学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还多次参与大项演练保障任务,荣获嘉奖2次、“四有”优秀士兵2次……
由于表现优异,兄弟俩在部队获得的奖章和荣誉证书装满了整个抽屉。但他们都很谦虚,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名军人的本分。而这些军功章,都有母亲的一半功劳。
“两个儿子在部队接受了教育和锻炼,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也更有责任心。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宋绍连欣慰地表示,培养好孩子是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孩子们能保家卫国,所有的苦都值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