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杨花”登上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故事会”上,刘良洪分享杨花书院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来到太原,我知道代表的不仅仅是杨花,更代表着大瑶、浏阳、长沙乃至湖南;走上舞台,我知道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座乡村书院,更是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和良好愿景……”
4月23日,由中央宣传部、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花书院院长刘良洪受邀参加乡村阅读“故事会”,深情讲述了在山村播撒的阅读“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动人故事。
播撒阅读“种子”,“杨花”开出“三朵花”
“如果我是一粒种子,我要深埋在这片热土,以书页为乳浆,浸润每一寸大地的渴望。杨花书院的白墙青瓦间,纸页起伏如春蚕食桑。墨香正酝酿着黎明,沙沙的翻书声,和着夜空中绚烂的烟花,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心跳……”
乡村阅读“故事会”分为“爱读书·明理启智”“读好书·崇德向善”“善读书·兴业富民”三个篇章,由农民群众上舞台、唱主角、展风采,讲述身边的阅读故事,展现乡村阅读在涵养文明乡风、加强思想引领、助力文化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活动伊始,音诗画节目《如果我是一粒种子》率先登场,刘良洪与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民作家宋庆莲,以及湘西十八洞村农家书屋受益小读者龙欣雨同台演绎。伴随深情朗诵与诗意影像,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书页飘香的乡村,感受着阅读点亮的美好生活。
2008年,刘良洪毅然放弃城里经营多年的建筑事业,回到家乡杨花村,担任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杨花村把“文教兴村”作为发展思路,把“投资于人”的理念根植于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打造了农家书屋“升级版”——杨花书院,构建起集阅读交流、家风传承、普法教育、儿童启蒙、非遗展示、村史展览等于一体的“精神粮仓”。
“我们杨花书院的特色,集中体现在‘杨花’两个字上,她实际上开出了‘三朵花’——开出了文教兴村的梦想之花,开出了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花,开出了产业振兴的共富之花。”刘良洪自豪地说。
17年间,村里一大批“书香种子”开花结果,先后走出300多名大学生、35位硕士、8位博士。这些年,随着杨花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村里顺势而为发展文旅产业,又为书院运营注入了“源头活水”,研学、团建、亲子游的游客纷至沓来,一个以书院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正在焕发生机。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座书院连接乡村与世界
“这座书院让我想起开罗智慧宫,它们都是知识传播的灯塔。”来自埃及的宋守诚感叹。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长沙图书馆主办的“外国友人读长沙”主题活动举行,包括宋守诚在内的18个国家的友人走进杨花书院,奔赴一场跨越山海的书香之约。
沉浸式文化体验、乡村建设对话、经典诵读……在千年文脉与当代乡村振兴的时空交响中,一场跨越国界的书香盛会拉开帷幕。“我们特别推介了本土诗人刘善泽的《浏水棹歌》,‘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蕴含着湖湘儿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密码。”杨花书院管理员刘亚明说。
与此同时,一场温暖人心的“触摸书香·听见乡村”活动,也在杨花书院展开。来自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视障学生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入微地讲解和引导,用双手触摸书院的一砖一瓦,用心感受书院的阵阵书香。
活动中,视障学生还与杨花小学学生“一对二”结对,共同体验夏布制作。孩子们手牵手,围坐在一起,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触摸夏布细密的纹理,学习简单的编织技巧,互赠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在心灵相通中达成了另一种“阅读”。“活动最后,孩子们依依不舍,这次文化活动有温度、有深度。”刘亚明说。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如今的杨花书院,已经成为杨花人终身学习的场所、思想交流的平台、文化传承的殿堂,更是乡村形象展示与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杨花虽小,但春天很大。书院虽小,但舞台很大。”刘良洪说,方寸之间的杨花,正是因为杨花书院,通过文化的交流,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走近,也因此融入更大的世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