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溱救助的白鹇,恢复活力后被放归野外。受访者供图
浏阳日报讯(记者刘谢禹)“砰的一声响,我还以为玻璃炸裂了。”4月25日,市民刘良溱在百宜小学附近停车时,一只野生鸟类因飞行失控撞击水果店玻璃门。
刘良溱与周围市民上前查看。只见这只鸟体型比鸡稍大,浑身覆盖棕褐色羽毛,腹部和翅膀下有少量白色绒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鲜红的眼睛和爪子。由于撞击力度较大,鸟儿在地上不断挣扎,尝试多次仍无法展翅复飞。
考虑到马路边车辆往来频繁,鸟儿随时可能遭遇二次伤害,刘良溱果断将其小心抓起,立即联系了林业部门,并驾车将这只鸟送往了市林业局。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科副科长徐增重经专业鉴定,确认该鸟为白鹇。
“这是一只体重约3斤的成年雌性白鹇。”徐增重介绍。经检查,这只白鹇身体并无大碍,稍作休息后便恢复活力。对刘良溱的善举表达感谢与赞许后,工作人员将白鹇放归野外。
提醒
徐增重介绍,白鹇有“林中飞仙”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栖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中。
白鹇通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它们生性机警,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浆果、种子以及苔藓等为食,同时也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近年来,在我市发生的野生鸟类救助事件中,白鹇占据了较大比例。去年4月14日,一只白鹇甚至直接走进了某商店大门。
为何白鹇频频亮相城区?徐增重介绍,经过研究和监测,林业部门发现紧邻城区的西湖山、道吾山、蕉溪岭等地均有白鹇种群分布。
“4到6月是白鹇的繁殖期,这个时节白鹇活动更加频繁。”徐增重介绍,白鹇误入城区的原因有多方面,可能是由于食物短缺,也可能是因为受伤或受到惊吓,或者因为天气原因等因素影响。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严禁伤害和猎捕白鹇,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城市中飞行的鸟类也会遭遇“交通事故”——专业术语称之为“鸟撞”,指鸟类因玻璃透明或反光的特性而撞击在建筑物或其玻璃外墙上的现象。
刘良溱救助的这只白鹇正是遭遇了“鸟撞”。徐增重建议,在鸟类春秋两季迁徙期间,可以在玻璃门、窗上张贴窗花或贴纸,便于鸟类辨识,从而避免“鸟撞”事件的发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