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会几首古诗词,都不好意思去旅游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2-25 10:39:31
微浏阳
—分享—

董怀国

今年的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文旅推广上又有了新创意——背诵《诗词若干首》中83首咏四川诗词,便可获得景区永久免票的福利。消息一出,不少游客跃跃欲试。最近,成都某高校博士生小陈挑战成功,成为第31名永久免票者。

背《岳阳楼记》免门票,背《滕王阁序》免门票……近年来,国内的许多景点通过奖励门票的方式,鼓励游客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调动了游客的积极性,让旅游增加了别样的乐趣。从岳阳的岳阳楼、广元的剑门关、镇江的北固山、黄冈的赤壁等景区的相关实践来看,效果不错,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此次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新玩法”,挑战升级了,奖励也升级了。至少,这83首咏四川诗词中,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一般人能够张口就来的,全部背出来既是获奖游客的一点荣耀,也是四川旅游的一次推广机会。这证明管理方真正从顾客体验角度出发,在不断琢磨游客心理,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这种主动求变起到了让游客耳目一新的效果,文旅推广的效果可以想见。

所谓“文旅”,多年来不管是在自然景观还是在人文景观处,似乎一直只有“旅”,而忽略了“文”。这就导致国内的旅游长时间停留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到此一游阶段,连一些景点、旅行社以及导游们说起来都感觉有些尴尬。所以,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来,怎样能够让游客在景点多停留一下呢?

如果要实现文旅有深度、有意义,那就要回到文旅的本原——以文化为中心,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游客与景点的深入交流。景点本来就有的那些文化气息、历史深度,并不处在游客一眼就能及的维度,而是埋藏在历史的深处,以及诗词歌赋的合辙押韵里。当游客能够在景点的引导之下,将眼前物同书中文以及史中事融合领会,那他们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受到触动、与文共情。足见,文化,就是文旅的灵魂,决定了景点的质量,决定了游客的体验与感受。

成功的文旅不是景点被动地接受游客的挑拣,而要主动出击,以“文”影响人。在“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发力,寒山寺夜宿的孤寂或空灵就会敲到游客的心头;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上发力,长江的磅礴和历史的雄浑就会共同给人以震撼。对文化的挖掘,你可以说让游客长见识涨知识了,也可以说让景点涨收入了,有了文化的加持,就会形成文旅之中多方共赢的局面。

文旅事业突出“文”的效应,将让地域文化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出来,是保证地方形象独特优势为外界认可、尊重的重要手段。景点没点文化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游客没点文化都不好意思走出去,这是我们的文旅将来能够体现深度和质量的标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