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1岁少年一边旅行一边写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9-03 10:20:46
微浏阳
—分享—

曾经,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11岁少年一边旅行一边写诗

08会客-5.jpg

去年暑假,曾广蛟(右一)带着曾骏泽兄妹俩从长沙自驾前往西藏。图为三人在重庆乌江画廊拍照留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诗和远方”,是很多人的梦想。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长兴湖小学11岁的少年曾骏泽在跟随家人旅行的过程中,将旅途中的震撼与感动化作一首首诗词,让“诗和远方”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今年我们去了西藏,他写了20余首诗词。去年暑假自驾游28天,更是写满了一个本子……”曾骏泽的父亲曾广蛟介绍,一家人选择自驾游,更多是希望孩子在“行万里路”时,能够将看到的风景与读过的书紧密联系起来,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

跟随家人两度进藏

“雅江滔滔延沧海,群峦苍苍掩人家……”“寒月村头闻子规,江上秋波接暮霞……”“苍山茫茫无人家,残霭天来落峤前……”

刚刚过去的暑假,11岁的曾骏泽比其他同学多出了一本厚厚的“诗作”——这些在旅途中所作的诗词,便是他跟随家人进藏后的一大收获。说起以诗词记录“云游”的历程,还得从去年的第一次进藏经历开始说起——

08会客-1.jpg

曾骏泽和妹妹在318国道标志性路段旁合影。

去年暑假,曾广蛟决定带着一双儿女从长沙自驾前往西藏。这个计划刚提出,最先担心的是孩子妈妈——她怕孩子们年纪小会吃不消。不过,曾广蛟曾经有过骑行进藏的经验,对此早做足了详尽攻略,并表示一路上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经过一番沟通和准备,曾广蛟便带着儿子和女儿踏上了旅程。那一年,儿子10岁,女儿9岁。

“第一天自驾到吉首,在花果山公园露营;第二天自驾至楠木湾,在当地景区露营;第三天前往重庆,在酒店休息;第四天前往四川都江堰,在怡湖主题公园露营;第五天游都江堰,在青城山露营;第六天出发进藏,先走317国道,后转318国道……”这份详尽的攻略里,不仅包括了每天的自驾路线,还详尽地将露营地、就餐方式等一一列举出来了。令人欣喜的是,兄妹俩不仅对路途中的风景充满了好奇,而且在露营、做饭等过程中都会主动参与帮忙。

“在湘西,我们看到了沈从文笔下的诗意世界;在重庆,我感受到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山城地理环境的完美融合,列车在复杂的地形中‘上天、入地’,穿梭自如;在都江堰,我心中涌起的是致敬古人千年治水的智慧;而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则让人领略到了雪域高原的非同凡响……”28天的自驾游,让曾骏泽和妹妹第一次对书中描绘的名胜美景与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深刻的感受,也被热爱文学的曾骏泽用日记和诗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去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去往西藏墨脱等地,今年的心愿就是要走完去年未完成的旅程……对孩子们而言,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阔,才会发自内心地敬畏世界。”和许多人选择热门打卡点不同,曾广蛟更倾向于和家人体验纯粹的自然风光。今年8月12日,他带着曾骏泽从湘西前往西藏的波密、墨脱等地,最后再经由云南出藏,返程。

虽然时间不如去年那么长,但父子俩领略了沿路风光的美好:雅鲁藏布江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两岸分布着无数风光旖旎的藏族村寨,更在于那冰川深谷中展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墨脱秘境壮丽非凡,其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人文历史让人着迷;洱海的湖面澄澈如镜,倒映着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以诗词记录“云游”历程

“西藏,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着成群的牦牛,有着洁白的雪山……而且,西藏人民有历法、语言、文字和医学……”从第一次进藏开始,曾骏泽便在作文中透露了对它的向往。沿路的风景,更是让他“诗兴”大发,一路走来,一路记录。

“青海长河山入长,万山绵延沙无边……”“千窟在山似千目,百尺巨佛顶乾坤……”在甘肃天水,曾骏泽的思绪从眼前的重峦叠嶂和险谷深峡联想到了它历史古城和文化遗迹,一连写下了好几首以此为主题的诗词。

“此岭曾见汉王军,定趋霸王统天下……”路经秦岭,曾骏泽觉得眼前的山不仅是自然之山,也是一座文化之山,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蕴藏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文宝库。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为秦岭献上了优美的华章,而他也忍不住书写下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商风拂池心,秋池满清影……”在西藏的波密县与墨脱县交界地带,面对碧波如镜的嘎隆拉天池,少年被这颗镶嵌于海拔4700米的高原明珠深深震撼。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让他反而感受到了一种平静,留下了一首《秋望嘎隆拉天池》的诗歌。

“两次旅行一共写了四五十首诗词,还有不少作文。现在回头再翻看,还能感受到当时心中的那些激情。”谈起自己创作的诗词,曾骏泽表示,一是出于兴趣,二是确实被沿路风光所震撼。他从四年级开始爱上古诗词,虽然写得不是很成熟,但写作的过程既是一种记录,也是课堂的延伸。那些曾经在书本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和风景,不仅具象化了,也带给他许多新的感悟。

对此,曾广蛟表示,两次暑假出行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心,更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曾经,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当“读万卷书”遇到“行万里路”,碰撞出一种新的旅行与学习的方式——当孩子拿起笔记录的那一刻,便激发了主动学习、探索世界的求知欲。未来,他还会继续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往更多的地方,追逐更多的精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