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老人离世捐献遗体,淳口镇高田村真是不一般——
164人签下遗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每28名村民中就有一人许下“生命承诺”
浏阳日报讯(记者潘舒敏)近日,淳口镇高田村69岁老人邢长希安详离世。家人依照其生前嘱咐,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大体老师”,为医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邢长希生前是村上出了名的“热心人”,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调解纠纷,他总是带头参与,在村中享有良好声望。2018年12月,邢长希在报纸上看到了遗体捐献的报道后,主动联系浏阳市红十字会,签下遗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成为高田村首批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者之一。
消息传回村里,立刻引发了村民的热议。不少人都表示难以理解。面对这些议论,邢长希并未多言,只是在遗嘱中写下了自己的朴素心愿:“捐献遗体,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起初令很多村民不解的决定,悄然在高田村埋下了改变的种子。2019年初,高田村村委会在四个片区组织放映器官捐献主题纪录片《一个人的篮球队》。纪录片讲述了酷爱篮球的16岁少年叶沙离世后捐献器官让7名患者重获新生,其中5名受捐者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延续叶沙篮球梦想的故事。
放映结束后,三天内有43名村民主动到村委会咨询捐献器官事宜。2019年5月21日,高田村举办了一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自愿报名集体登记仪式,88名村民在登记表上按下了红指印。当天没能赶上仪式的村民,也陆续进行了补签,最终共有102名村民完成了捐献登记。“器官捐献,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个敏感话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高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海港感慨,“叶沙的故事和身边的榜样邢长希老人,让很多人放下了顾虑,开始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
他举例说,村干部周姣英的丈夫,起初听说妻子要签署遗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时,也“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然而,在集体登记仪式当天,周姣英带着丈夫和女儿一同来到了现场。“器官捐献是让爱心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其实早在2018年我就签署了自愿书,当时家人非常反对。但通过我的耐心沟通,再加上后来村里组织的观影活动,他们最终理解了这件事的意义,并一起完成了捐献登记。”周姣英说。
村民彭玲玲曾在2001年因尿毒症接受肾脏移植而重获健康。“我们一家都非常感谢那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正是这份源于亲身经历的感恩之心,如今彭玲玲一家四口都完成了捐献登记。
“以前是‘一个人走在前头’,现在是‘一群人跟着上’。”罗海港说,截至2025年8月,高田村已有164位村民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这意味着,在该村每28名常住居民中,就有一人做出了这份珍贵的“生命承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