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执法局创新“三划一定”管理模式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
划定五个摊贩疏导区,既有烟火气又有时尚范
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执法人员在大润发后街疏导区巡查。刘珂摄
浏阳日报讯(记者李小雷)如何让城市“烟火气”与市容“整洁度”共融共兴?今年来,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通过推行“划区域、划时段、划责任,定规则”管理模式,在辖区内划定五个摊贩疏导区,推动流动摊贩从“游击战”转向“阵地化”经营。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按照“科学调研、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聚焦日常执法中占道经营高发、群众投诉集中的区域开展深度调研。执法人员深入现场,与流动摊贩、周边商户、居民、过往行人及物业管理人员沟通,全面掌握各方需求,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精准排查占道经营难题出现的根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探索出“三划一定”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双拥路观澜苑人行道作为首个试点区域。在试点期间,每日规范摊位约20个,现场秩序明显改善,路面油污得到清理,获得了摊贩、周边居民和商户的认可,相关投诉量大幅下降。
“三划一定”管理模式以精准化、弹性化、协同化为核心,引导摊贩开展自治,构建城市治理新路径:
划区域,结合商圈消费规律、居民生活需求,划定双拥路观澜苑人行道疏导区、胡家路人民医院疏导区、庆泰路天虹疏导区、大润发后街疏导区、太悦城人行道疏导区等五大疏导区,分别匹配早餐便民、医护配套、文创轻食、综合市集、潮流消费等经营场景。
划时段,针对不同区域人流高峰,弹性设置经营时间(双拥路观澜苑人行道疏导区为19:00——次日凌晨,胡家路人民医院疏导区为18:00——次日凌晨,庆泰路天虹疏导区为21:20——次日凌晨,大润发后街疏导区为18:30——次日凌晨,太悦城人行道疏导区为19:40——次日凌晨)。
划责任,实行包卫生、包秩序、包安全“摊主三包”。
定规则,推行“四不规则”——不越线经营、不留置物品、不私占点位、不噪音扰民,让“能摆在哪、何时能摆、怎么摆好”有章可依、清晰可循。
各个疏导区各依其定位构建起贴近民生的“微生态”,成为城市治理的生动注脚。每到晚上8点,双拥路观澜苑人行道疏导区紧邻居民小区的摊位上,臭豆腐、炒粉、热卤香气四溢;庆泰路天虹疏导区每天摊位约为10个,文创手作、轻食小吃摊位吸引市民驻足;大润发后街疏导区每天摊位约为55个,涵盖日常百货、特色小吃;太悦城人行道疏导区每天摊位约为30个,疏导区与商业综合体深度融合,时尚小食、创意市集兼具“烟火气”“时尚范”……摊主们表示,合规经营有“秩序感”“氛围感”,城管帮他们解决摊位、清洗地面油污,感觉被“托着”发展。
治理成效在实践中充分彰显,五大疏导区日均规范出摊100-130个,流动摊贩投诉量较实施前下降70%;街道因占道导致的拥堵大幅缓解,方便了居民出行;摊贩有了“固定阵地”,回头客增多、收入稳定了……
想加入集里街道摊贩疏导区规范经营的摊贩主,可以前往疏导区现场向各疏导区自治小组组长咨询。
声音
为城市管理提供“柔性治理样本”
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三划一定”的探索,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柔性治理样本”。当流动摊贩从“躲躲藏藏”走向“堂堂正正”,当城管队员从“执法者”转变为“服务者”,这场疏堵结合的实践,让浏阳街头既有市井生活的温度,又显现代治理的精度。
正如市城管执法局集里中队队长陈世江所言:“城市管理不是‘一刀切’,而是找到‘烟火气’与‘秩序感’的最大公约数,让治理更贴民心、更有实效。”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