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清晨,彭卫国与妻子张德安在城西社区老火车站文化广场锻炼身体。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哇,太厉害了!”“老当益壮啊!”8月19日清晨,淮川街道城西社区老火车站文化广场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轻松跨出“一字马”,惊得围观群众赞叹不已。
老人名叫彭卫国,是一名退役老兵,家住城西社区仁达花园小区。他热衷锻炼,从游泳到爬山,从跳操到打球,从舞剑再到太极,各类运动样样精通。再看他容光焕发、身材匀称,行走时脊背挺直的模样,任谁见了都难以相信他已年届八旬。
“身为军人,锻炼身体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军人身份的尊重。”彭卫国说。虽然早已脱下军装,但他的军人情怀依旧炽热,“无论是二十岁还是八十岁,保家卫国的心永不改变,若有战、召必回——我随时待命!”
秀绝技
广场上,八旬老人轻松跨出“一字马”
19日清晨,白云如练,蓝天如洗。彭卫国与妻子张德安如往常一般来到广场锻炼身体。阳光轻轻洒落在他们的身上,映衬着夫妻俩温和的笑容,那一刻,时光都显得格外宁静而安详。
即便已年届八旬,彭卫国也能轻松跨出“一字马”。
先打一套太极拳热热身。两人于老火车站台前并肩,站立、起势,双手缓缓舒展,沉肩、坠肘,动作如行云流水。为了学习这套太极拳,两人曾一同在浏阳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学习,此后还深造了多种养生运动和健身项目。
打完太极拳,他们从随身携带的便利袋中取出太极扇、太极剑、柔力球、健身球等器具。太极扇舞动之间,扇声飒飒,刚柔并济;太极剑更具力量,每一招一式都利落干脆;柔力球则需要巧劲操控,球体在拍面上灵活滚动、跳跃,动作流畅而协调。彭卫国相信,每种运动都有其相应的养生效果。
“我还有一项拿手的养生绝技。”彭卫国笑着说,那就是跨“一字马”。俗话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说明柔韧性对健康大有裨益。20多年前,彭卫国和“红叶歌友队”(如今改名“红叶艺术团”)的朋友们一同锻炼时,看到一些女队员练习劈叉拉伸,便也跟着尝试,没想到轻松完成了,赢得了大家的惊叹和钦佩。
时间荏苒,20年光阴转瞬即逝,如今再跨“一字马”,依旧是轻而易举。只见彭卫国深吸一口气,坠腰下沉,双腿缓缓滑开,动作稳定从容。他两腿贴合地面,身体保持平稳,还笑着向围观者挥手致意。
这精彩一幕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太厉害了!”“老爷子这身体,绝了!”惊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忆往昔
七年军旅,铁骨铮铮初心不改
80岁还能轻松劈叉,彭卫国远超同龄人的身体素质,让许多年轻人自愧不如。而这份对健康体魄的追求,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更源于深深根植在他血脉中的信仰。
年轻时,彭卫国怀揣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彼时,部队条件非常艰苦,在舰艇上训练时,日光照在海水上晃得眼睛疼,脸上的汗水被吹干,留下一层细细的白色盐渍;而晚上入睡后,海浪涌动甚至会将人从舰艇上的床上甩出去。
“指导员曾说,没有强健的体魄,谈何保家卫国?”回忆起军旅生涯,彭卫国的神情极其坚定。为了学会在水中作战,他无惧风浪、越战越勇,每年部队举行的海中千米、万米比赛,都有他的身影;为了克服舰艇上的惯性,他时刻保持警觉状态,即便在梦乡中也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这种坚定的信念深入他的脑海,哪怕退役后也从未改变。
张德安笑着说起丈夫的趣事。早年两人帮女儿带孩子,为了不耽误早上八点送孩子上学,彭卫国主动将自己的晨练时间提前。两人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去爬西湖山,在山上搞完锻炼下来,时间还不到八点。
“我是一名军人,退役了也一样。若有战,召必回!”彭卫国的话语铿锵有力,军人的热血仍在他胸膛中燃烧。哪怕身份变了、岗位变了、年纪增长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却从未改变。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并非戏言,他用几十年的自律,一直在践行着这份承诺。
延伸阅读
老兵肩扛非遗传承之旗
青山绿水间唱响浏阳民歌
上午9点多,锻炼结束后,彭卫国坐在西湖山广场。看着满目的绿色,吹着凉爽的夏风,他不由唱起歌来。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花鼓戏腔,而是一种极为舒缓的质朴小调,拖腔部分轻柔而灵动。
“这是浏阳民歌,是我家乡淳口镇特有的山歌。”彭卫国解释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能轻松完成“一字马”的硬朗老兵,生活中还有着极为“柔情”的一面。他目前还是浏阳民歌浏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浏阳的青山绿水,孕育了独特的山歌文化,北乡人民劳动时常以山歌相邀相和,唱出当地丰富的人文底蕴。彭卫国退役回家务农后,常与乡邻们在田野间、山林间一同农作时,唱起一首首满怀情感的山歌。
北乡山歌的特点是细腻绵长,其特有的音调在空旷的青山绿水间唱起来更显悠扬绵长,韵味十足。彭卫国表示,山歌虽然丰富多样,适合歌颂劳动、生活、爱情等场合,但其曲调固定,因此非常适合即兴编唱,许多老人都有自己创作的作品。
然而,与诸多传统技艺一样,北乡山歌的传承也面临着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年轻人兴趣不足等挑战。
“2020年,我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就立志将这种独特的山歌文化传播开来。”彭卫国说。为此,他加强和浏阳北乡山区老人之间的交流,用心记录即将失传的歌词;他还积极参加各类非遗传播活动,希望将浏阳山歌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为了保护好、传唱好家乡文化,他潜心将传统小调创新谱曲,用更适合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去推广。
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素娟点赞说:“彭老身上有着强大的正能量。”老人一直致力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积极参与送文艺下乡镇、送文艺进敬老院、送文艺进社区,还踊跃参加政策宣讲、社区平安建设等活动,对家园共建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在老人身上,‘老兵’不仅代表着他过去的荣光,更彰显了他热爱生活、奉献社会的一份赤子之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