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日报讯(通讯员邓楚婕)“老师,我收到录取通知啦!这几年谢谢您的悉心教导,这份恩情我会一直记在心里!”近日,浏阳市大瑶镇端里村传来喜讯——胡贻炫、胡智慧、胡方杰三名学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令人点赞的是,三名学子及家人主动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果断摒弃“升学宴”“谢师宴”,转而通过电话问候、短信致谢、登门拜访的方式,向师长传递最真挚的感恩之情,用朴实行动为乡村文明新风“代言”。
每年升学季,“大操大办升学宴、谢师宴”曾是不少地方的常见现象:餐桌上的铺张浪费、家庭间的人情负担、暗地里的攀比之风,不仅让喜庆变了味,更给许多家庭增添了额外压力。而今,越来越多的学子和家庭选择用更简约、更有意义的方式庆祝升学。
“考上大学是人生新起点,更该把心思放在未来的学业规划上,没必要用宴请‘讲排场’。”胡贻炫等三名学子的想法,道出了年轻一代对“升学庆祝”的新认知。这份清醒与理性,也在其他学子身上得到体现——杨花村的刘宇潇同学,以64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全家人商量后一致决定“不办升学宴”,“不想给亲戚朋友添负担,简单庆祝一下就好”;刘梦琪同学刚收到录取通知书,便马上和父亲赶到村委会报备,郑重签署《移风易俗不办升学宴承诺书》。
“现在考上大学很普遍,村委会一直宣传移风易俗,我们特别支持。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能省则省,把钱用在刀刃上才实在。”刘梦琪父亲说。
今年以来,大瑶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紧盯关键节点,在高考结束后,第一时间通过转发倡议书、组织“屋场夜话会”和“上门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劝导,持续宣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及时刹住不正之风。同时,各村(社区)也借助新生座谈会的契机,积极宣扬移风易俗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要大摆宴席”到“主动不办宴”,从“讲排场”到“重内涵”,大瑶镇学子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陋习的摒弃,更折射出乡村文明的新变化。如今,“不办升学宴”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加入其中,让升学的喜悦回归本真,文明的种子已在乡村悄然扎根。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