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黎靖:探索“1+4”路径 努力建设产业强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7-01 10:57:27
微浏阳
—分享—

文丨黎靖

世界烟花看浏阳。浏阳现有花炮品种5000余个,内销占全国的60%,出口总额占全国的70%,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5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就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花炮是浏阳的“根”,是浏阳人的“魂”,“无花炮、不浏阳”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澄潭江镇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9家(65个生产场所),从业人员约2.6万,占常住人口的66.7%,以小型烟花为主打产品,享有“全球小型烟花之都”的美誉。如何更好应对当前花炮行业形势、市场需求及政策调整等风险挑战,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浏阳财税收入超过2亿元的花炮重镇,如何答好这一必答题?笔者认为,务必深入贯彻落实浏阳市委提出的“强镇富市”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魄力创新探索“1+4”路径,推动花炮产业提质升级,以一镇精彩为全市添彩。

“1”即坚持一个根本,以安全与质量筑牢产业生命线。安全是花炮产业的生命所系,质量乃花炮品牌的不朽灵魂,花炮产业的生命力,根植于安全与质量的坚实底座。以安全为根,坚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标“安全生产六张图”“三项硬措施”工作要求,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巩固和提升安全管理的实际成效,切实守稳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底线、生命线。以质量为本,坚持以质取胜拓市场,引导企业走出“低价内卷”困局,推动小型烟花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跃升,不断提高交付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用品质品牌赢得市场和口碑。

“4”即深耕“四字”方针,在守正创新中激活澎湃动能。结合澄潭江镇的产业实践和路径探索来看,推动小型烟花产业阔步前行,需要坚持以“合、特、新、延”四字方针为纲。

“合”以聚力。整合思想,摒弃各自为战的思维,深刻认识小型烟花产业是澄潭江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必须坚持党政领导、行业主导、全民引导,形成尊重产业、保护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识。整合模式,打破“小散弱”的困境,坚定不移走集团发展之路,鼓励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探索推广集团公司组建经验,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扩能增效。整合资源,改变“单打独斗”的习惯,统筹盘活、改造老旧厂房、仓库等闲置场所,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企业间信息、技术、渠道的互动交流,探索联合开发、市场共享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

“特”以立身。开发特色产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出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在玩具烟花、城市烟花、儿童烟花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礼品烟花、创意烟花、定制烟花,研发更多类似“大地开花”“魔术烟花”等特色单品。培育特色企业,深入推进企业实施“四化”发展(规范化、精细化、集团化、品牌化),鼓励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厂一品”示范,推动更多企业获浏阳花炮地理标志授权,加持产品价值。汇聚特色人才,发挥后盾单位资源优势,建立专家联系站,指导助力产业发展,同时注重本土“浏阳工匠”“青年技术能手”的持续培育,建设“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并重的新型产业人才队伍,从根本上赋能产业发展,不断擦亮“澄潭花炮最澄潭”品牌IP。“新”以驱动。顺应新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充分认识当前“产大于需”的市场格局和“情绪经济消费”的市场风向,引导企业灵活把握生产节奏,科学应对市场风险,切实做到“减产、提质、创新、增效”。树立新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通过研发新型环保材料、绿色生产技术等,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巩固“全球小型烟花之都”领军地位。探索新模式,以“跳出行业看行业”的格局,推动企业从单一型、粗放型向复合型、集约型转变,积极探索“烟花+”模式,加速培育市场新增长点,持续打造“小型烟花集散地升级发展示范区”。

“延”以致远。延长产业链条,始终坚持产业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链两手抓,大力构建“产、销、储、运”一体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延伸产业带动,以烟花产业为引擎,拉动物流、包装、农文旅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向“集群发展”转型。延展发展空间,将“大爱奉献敬业拼搏”的澄潭精神融入产业发展进程,培育更多扎根一线的花炮工人,以最美工匠带动最美产业,用最美产业引领最美风尚,助推澄潭江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一根竹筒燃天下”到“全球烟花看浏阳”,变的是产业形态,不变的是初心使命。站在“强镇富市”的新起点,澄潭江镇将以“1+4”路径为引领,在安全中筑牢根基,在整合中凝聚力量,在特色中彰显优势,在创新中开拓未来,让千年花炮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澄潭力量!

(作者系澄潭江镇党委书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