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毛泽东对寻淮洲成长的影响与帮助初探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7-01 10:48:44
微浏阳
—分享—

文|罗柱 黎义 王雄文

寻淮洲,中国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创建中央苏区,参加历次反“围剿”。在那血与火的历练中,迅速成为毛泽东最出色的弟子、中国共产党最优秀的战士、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骁将!

1927年9月,寻淮洲与毛泽东在江西铜鼓相识,随后相知、相随,到1934年7月寻淮洲北上抗日与毛泽东在瑞金分别,他们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共同奋斗,整整7年。

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发表毛泽东《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一文中这样说:“这个部队虽然只是一个先遣部队,但是有充分的战斗力,战斗员指挥员都是很好的。曾经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表现了他们最大的英勇……”

铜鼓初识

1927年8月20日,奉命参加南昌起义未果的浏阳工农义勇队从江西宜丰向铜鼓急进。与铜鼓靖卫大队激战三个小时后,占领铜鼓县城。按照江西省委送来的指示,暂时接受朱培德“受编不受调”条件,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独立第一团。团部一面派出人员寻找党中央、联系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等候指示;一面组织部队开展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每天实行三操两课。

寻淮洲参加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以及革命活动,看到了革命有武装力量支持的灿烂前景,也和大家一样焦急等待着上级指示。秋收起义的消息传来,他热血沸腾。周克明、刘建中回来告诉大家,毛泽东为前敌委员领导秋收起义时,寻淮洲喜形于色。在家乡当农会宣传委员时,就听到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如今能在他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真的太好了!可是,毛泽东未能按时到达铜鼓,寻淮洲和全体干部战士一样担心毛泽东的安危。

2002年编辑的《社港镇志·烈士名录》等资料显示,当时社港镇有集阳山徐洪和唐礼仁、大落坪徐定发、源梓洞寻苏章、花桥陈金元等与寻淮洲同在浏阳工农义勇军。其中徐洪1930年创建浏北游击队,张正坤任队长,苏劳任政委,王震任党支部书记。

部队自平江转战到铜鼓,一个多月来,热爱学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寻淮洲给战友们出了不少好主意,得到干部和战士的认可,大家都亲热地称他为“小参谋”。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等待毛泽东到来的时刻,忽然一个在门口站岗的战士给团部送来一张请求相见的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毛泽东”三个字,大家那种欢欣若狂的情景,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形容。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去欢迎毛泽东。

毛泽东来到铜鼓萧家祠团部,听取汇报后,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起义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正式宣布驻铜鼓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要求全体指战员响应湖南省委号召,立即武装起义。

“毛主席到达铜鼓后,由三团干部陪着毛主席到了我们连上,看我们。当时,我们正下完了操,坐在床上发闷。有些同志念家,毛主席看到后问:‘你们为什么发呆’‘我们要打回浏阳去’”。

毛委员头发显得有些凌乱,穿着粗糙的蓝布长袍和布鞋。他不仅穿着朴素,而且毫无官架子,跟战士们一一打招呼,挨个问姓名、拉家常。当毛委员快走到寻淮洲身边时,寻淮洲没有想过也不敢想象毛委员这么大的官,竟会亲自来看望基层战士,更没有想到会找战士们交谈。

“小鬼,你叫什么名字?”毛委员亲切地问寻淮洲。

寻淮洲沉浸在思考中,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毛委员在叫他。虽然他平时胆子大,演讲能力强,但与大人物见面还是头一次。旁边有人提醒他怎么不回答,寻淮洲一下子涨红了脸。

正当寻淮洲不知所措时,旁边一名年纪稍大些的战友替他作了回答:“他叫寻准洲,是我们的‘小参谋’。”毛委员听后,笑容可掬地问:“怎么,‘小参谋’还害羞?”毛委员说着俯下身来,和蔼可亲地问:“‘小参谋’,今年多大啦?”

此时,寻淮洲倍感亲切,害羞、慌乱的情绪一扫而光,他定了定神,脱口说道:“报告毛委员,我今年15岁。”

“15岁当兵,父母亲舍得吗?”

“他们哪里舍得。我要当兵,母亲还哭了一场呢!可是,没有办法,反动派到处捉我。再说,我早就想干武装,不干武装,穷人就没有活路!”

“‘小参谋’,你说得好啊!不过,当兵不仅艰苦,而且要流血,甚至要掉脑壳的哟,你怕不怕?”

“不怕。要怕苦、怕流血、怕掉脑壳,我就不来当兵啦!我来的时候,苏团长看我年纪小、个子矮,还不肯收我呢,潘党代表劝我在平江参加地方工作,我不干,就对他们说:我恨透了反动派,早已立志干武装,请允许我效命疆场吧!慕容楚强副官推荐了我,才同意把我收下。今后,我要多杀反动派,为穷苦人打天下。”

毛委员听后,微笑着说:“说得好!‘小参谋’好好干。”接着,毛委员一手搭在寻淮洲的肩上,一手做着手势,严肃认真地说:“同志们,刚才‘小参谋’说得很好。干革命,就要不怕苦、不怕流血、不怕掉脑壳。怕苦、怕流血、怕掉脑壳就不能干革命,干不好革命。我们是工农的武装,要为工农打天下。”

毛委员说罢,又挨个问了最后几名同志的情况,然后微笑着招呼大家抓紧训练,注意休息,而后离开了寻淮洲所在的连队到邻近的连队去了。

这一天,寻淮洲兴奋极了,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做梦也没想到毛委员这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下定决心:一定跟随毛委员好好干,为穷苦工农争气,杀尽天下吃人豪绅,铲除人间污吏和不平。

毛泽东到铜鼓后,就到警卫团和平江义勇军驻地去了。苏先俊也一起去了,回来发牢骚说:“余洒渡师长还可以,余贲民副师长我不服气。”毛泽东回来,把伍中豪那个营调到三团来,还从平江部队拉了一些人来,就很快行动了。

听到大家议论苏先俊的牢骚话,寻淮洲觉得搞革命就应该团结,就应该多作自我批评。就如自己去年在高小三年级作文《个人革命的可贵》中所写:“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业,凡属坏一边的,都一齐要革他的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我们四百兆同胞,各人将个人的坏事革掉,照这样想来,国家还有什么歹人来争权夺利呢?”寻淮洲没有听到毛委员回来发牢骚,便想起“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觉得毛委员心胸宽广,是个有水平、办大事的人。9月11日清晨,铜鼓县城桥头大沙洲上(今铜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飒爽英姿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全体指战员接受毛委员检阅和战前动员。秋收起义部队高举工农革命军军旗,在毛委员的亲自率领下,经铜鼓温泉、石桥、上庄向浏阳白沙进军。

部队出发时,排长陈宗胜看到毛泽东患有脚疾行走困难,将事先准备的简易轿子抬来,请毛委员坐上去抬着走,毛泽东微笑着婉言拒绝了。斗志昂扬的寻淮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又一次被毛泽东的高尚情操所感动,更加佩服毛泽东的伟大人格。

转兵途中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方志敏,1935年在反动派的囚室中写道:“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还只有二十四岁,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曾负伤五次,这次打伤了小肚,又因担架颠簸牺牲了!当然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

纵观寻淮洲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能取得这些成就,不仅在于他“很细心学习军事学”,也因为其师从毛泽东等革命家。1927年9月14日傍晚,秋收起义的第三团在浏阳东门突围到铜鼓、浏阳、平江三县交界的浏阳白沙上坪。部队由起义时的1500余人锐减至400余人。残酷的事实使寻淮洲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按当时的部署,部队从浏阳白沙将沿着浏阳河一路闯关夺隘,直取长沙。可是,事实明摆着暂时已经不可能了。看来,力量还太薄弱,需要积蓄和发展。当晚,毛泽东在他湖南一师的同学陈锡虞家召集了三团连以上干部会议。当机立断,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部队撤退至湘赣边界的浏阳文家市,与一、二团会师后再定去向。寻淮洲想起“韩信受胯下之辱,能屈能伸,最终成大器”,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能屈能伸。“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寻淮洲非常认可毛泽东的这个决定,觉得学到了用兵之道。

认真思考,是寻淮洲从小养成的习惯。认真拜读浏阳市档案馆保存的寻淮洲作文,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个15岁少年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学习能力,有着超乎寻常的思考能力。但是,失败如此严重,如何振作精神、如何继续革命……这一连串问题,寻淮洲难以解答,直到听了毛泽东的演说后才迎刃而解。1927年9月20日清晨,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秋收起义余下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1500多人在这里聆听毛泽东演说。毛泽东站在操场前的台阶上,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说到这里,他扫视了一下会场,接着说“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要不怕困难”。他鼓舞指战员们团结一致,坚持下去,革命一定胜利。对于部队人员少,力量小,毛泽东生动形象地说,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毛泽东饱含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的演说,给寻淮洲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使他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并牢牢记住了这个真理。秋收起义失败,他跟随毛泽东奔赴井冈山;撤离井冈山,他跟随毛泽东转战赣南闽西,立足瑞金;中央苏区的危急时刻,他义无反顾地执行中央调动和钳制敌人的计划,北上抗日。

秋收起义余部沿着罗霄山脉南下。一路走来,毛泽东脚痛行动不便,坚持不坐担架,与大家一起行走。深受感动的寻淮洲默默关注着毛委员的行动。道路艰难,行走困难时,总是主动上前搀扶毛委员一把。7年后的1934年7月,寻淮洲北上抗日前,在朱德家里与毛泽东话别时,毛泽东还提及此事:“我可是寻淮洲搀着上井冈山的。”寻淮洲说:“哪有的事,是主席把我们领上山的。我至多是给您当了一次拐杖而已。”

在江西芦溪,部队遭到敌人伏击,损失巨大。总指挥卢德铭为掩护部队不幸牺牲。接着又有许多人陆续不辞而别,人员锐减。寻淮洲看到行军途中毛委员不停找人谈话、做思想工作,鼓舞大家的斗志。“士为知己者死”,寻淮洲觉得与战士们谈心,就是把自己变为战士们的知己。

毛泽东的思想工作做到了战士们心上,也做到了人民群众之中。三湾革命老人钟荣华,1968年8月23日在江西永新县城,谈起毛泽东当年率领部队来到三湾时说:1927年古历九月初四(公历9月29日)下午一点多钟左右,我们一见到兵来,就跑上山。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兵来了,就是要抢东西、抓人。这次也是一样,一见兵就跑。躲进了附近的山上。他们在树木间将村子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村子里却看不到山上的人。老百姓都跑了,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来了。没有了老百姓,工作无法开展。毛泽东要求各单位立即分头上山喊话,向群众做宣传,群众陆续回村。毛泽东和部队主要干部挨家登门拜访,访贫问苦,解决老百姓的当务之急,使老百姓倍感温暖,军队与人民群众更加亲密。当毛泽东看到一位老大娘缺粮时,小个子红军的寻淮洲主动代替毛委员送粮给老大娘。当过农会宣传员的寻淮洲将原来自己的做法结合,总结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解决群众困难”等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成为后来开辟新苏区时的宝贵经验。

在三湾村头的枫树下,通过改编的部队在这里集合。毛泽东讲话之后宣布:去留自愿,愿留则留,不愿留发给路费。有着“与国家做些大事业”志向的寻淮洲,牢记着毛泽东“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的教导,信心坚定、毫不动摇,坚定地站在留下来的一边,跟随着毛泽东上井冈山。

井冈山上

“十月三日清晨,秋收起义部队告别了三湾群众,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率领下,途经永新县的田西、柴口坳、商茶坳、下水湾,于当天中午前到达了宁冈县西北部的古城。”在这里,召开了“古城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决定在茅坪设立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和留守处。

井冈山,工农革命星火开始燎原。1928年元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遂川。毛泽东命令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散到县城周边各圩打土豪和发动群众。寻淮洲所在的三营九连,在连长陈正春、党代表罗荣桓的带领下,来到遂川县城西南40里处的草林圩。连部又安排分成小组,罗荣桓与寻淮洲小组一道在这里开展工作,寻淮洲运用跟毛泽东学到的工作方法,既发动了群众开展革命工作,又没有过激滥烧房屋乱杀土豪的现象。腊月廿二日,毛泽东来到草林圩,听取了陈正春、罗荣桓和寻淮洲等人的汇报,并挨家挨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对九连的群众工作非常满意。

年底,部队全部撤回遂川县城过年、休整。一天上午,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把寻淮洲叫去,告诉他:团里决定并经毛委员同意,要寻淮洲带20人去距遂川城外15公里的一个卢姓土豪家,把10条枪全部搞回来。寻淮洲沉吟一会儿,没有作声。张子清他们以为寻淮洲有什么困难,会提出增加兵力或者其他要求。寻淮洲却胸有成竹地说,任务可以保证完成,只是去20个人不合适,目标大,容易暴露,且周边有反动派驻守,屋里家丁众多,硬取危险,不如智取。寻淮洲说出具体办法,得到团领导同意。他一个人不费一枪一弹、毫发无损地把10条枪全部搞回来了。毛泽东听说后,找到寻淮洲,听取寻淮洲详细汇报。微笑着说:“好,太好了。你这个小参谋成了小英雄了。”毛泽东集合部队,安排寻淮洲作报告,号召全体指战员向寻淮洲学习。

工农革命军在遂川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下令赣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进剿”。井冈山下门户宁冈新城被反动派占领。毛泽东、张子清布置了反攻新城的战斗任务。2月18日清晨,3营9连从南门西侧爬城抢攻。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火力,抬着一架架竹梯,飞快地向城下猛冲。当攻城受到阻碍时,寻淮洲冷静地想了想,不是战士们不勇敢,是敌人太凶狠、太狡猾,便大声说:“我是排长,我上。”寻淮洲爬上梯子,被敌人用叉子撑开,靠不上城墙。他急中生智,双脚交叉夹住梯子横方,腾出手来,拧开手榴弹盖子,扯断拉索,顺势朝城墙上扔去,“轰”的一声炸响,撑梯的叉子松掉,梯子靠上城墙。寻淮洲趁着烟雾跳入城内,向敌人猛烈射击。战士们迅速跟着排长杀入城中,与兄弟部队一道,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新城战斗取得全面胜利!

在城外棋山岭指挥战斗的毛泽东和张子清团长,通过望远镜将战斗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战斗结束,毛泽东拉着寻淮洲的手说:“小英雄,不简单啦!上次单枪匹马搞回10条枪。这次机智勇敢、冒着弹雨,带领全排首先冲入新城,立了大功,我得好好向你请教请教哟。”寻淮洲微笑着对毛泽东说:“战斗的胜利,是您和前委用兵如神取得的呀。”

寻淮洲暗暗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三面攻击一面埋伏,四面夹击,置敌人于无逃跑之地。”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围歼战的一种战法。

新城战斗结束,部队回到茅坪的一个晚上,党代表罗荣桓领着寻淮洲来到一个偏僻房子的楼上,举行入党仪式。正面墙上,贴着党旗和誓词。毛泽东宣布宣誓仪式开始,张子清和伍中豪分别对寻淮洲进行了介绍。当毛泽东询问寻淮洲为什么要入党时,寻淮洲神情庄严地说:“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为穷苦人打天下、谋幸福,共产党员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个个是好样的,做个共产党非常光荣。所以,我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微笑着点了点头,对寻淮洲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解释了入党誓词,左手举过头顶,带领寻淮洲他们庄严宣誓: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还有一件事给寻淮洲带来了深刻影响,那就是“毛委员利用一切时间空隙,阅读了很多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书籍”,寻淮洲向毛泽东学习,坚持不懈读书学习。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上井冈山,遭到敌人追击。毛泽东、张子清在湖南酃县县城西郊接龙桥指挥阻击。寻淮洲率全排战士跟随九连连长王良、党代表罗荣桓,从天河仙迂回插入敌后,打得敌人落荒而逃,有力保障了朱德和毛泽东两支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1928年7月初,跟随毛泽东在永新一带打游击时,寻淮洲非常注意学习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并应用于实践中,作战更为灵活更为勇敢,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通过对寻淮洲的深入了解、研究,他的革命生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井冈山时期属于他人生的第二部分,包括他离开井冈山,瑞金的大柏地战斗,是他的成长成熟期。他在这个时期,有幸与毛泽东交往,是他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中央苏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发。农历过年时,取得大柏地战斗胜利,然后以瑞金为中心建成了中央苏区。

说到大柏地战斗,那是农历年最后一天,部队来到瑞金附近,“追剿”的敌军紧跟在后,相差不到3小时路程。行军休息,担任前卫的3营战士们又在议论当前处境。时任红四军31团3营9连连长的寻淮洲想了想,决心把自己和战士们的想法向罗荣桓汇报。憋了一肚子气的战士们跟着围过来,寻淮洲说:“党代表,我们天天被敌人追着跑,今天是年三十了,还要跑!跑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您向上级反映,打一仗吧!不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们就不可能安生。”“是呀,是呀。党代表向上级反映吧。我们绝不怕死,一定消灭敌人。”战士们连忙附和。

罗荣桓赶到军部,向军部首长反映战士们的激烈情绪与请求。毛泽东、朱德正在考虑要不要打击这股追敌。听了罗荣桓的汇报,立即在大柏地的王家祠堂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果断作出决定:顺应军心,此仗必打,以振军威。

粟裕曾回忆:这天正是阴历年除夕(2月9日),我们埋伏在石板道两旁山上的树林里。等到下午,敌人没有来。第二天大年初一,我们继续设伏。那天,下起了毛毛雨,雨停后又起风,风停了又下雨,衣服湿了刮干,刮干又淋湿,时间漫长。

战斗中,寻淮洲率领全连勇猛杀敌,每人仅有的二十发子弹打光了,动员战士们用树枝、石头当武器。鏖战中,他左臂受伤鲜血直流,当战友们要把他抬下火线时,他推开战友,从自己身上撕下一块布包扎了一下,又继续率领战士追歼敌人。

这场战斗真可称得上一场鏖战!从2月10日下午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即正月初二下午)。红军由于缺枪少弹,沿途又有损无补,虽勇猛顽强,力争弹无虚发,打完了子弹就用刺刀、枪托、石块拼搏,却逐渐出现僵持局面。紧急关头,朱德命令总预备队出击。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这时也提枪亲自带着警卫排向赣军冲锋。战斗取得全面胜利。寻淮洲与毛泽东一道在大柏地历经了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洗礼!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创建根据地之战又重新开启了辉煌篇章,革命形势大好。

1930年,蒋介石发现清剿、会剿、进剿的朱毛红军,不但没有剿灭,而已成燎原之势。调集10万大军围剿中央苏区。

反“围剿”主战场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冈地区。毛泽东、朱德的指挥部设在龙冈东面小别村黄竹岭上,寻淮洲率领红12军34师100团奉命坚守龙冈南面的万功山,截断敌人唯一的退路。

凌晨4点,在向导的引领下,寻淮洲带着部队,冒着严寒和小雨轻装前进。可是,向导对路线不太熟悉,多绕了2个小时的路程。寻淮洲率领部队刚刚抵达万功山脚,龙冈山冲里枪炮声已经沸腾起来,战斗早已打响。寻淮洲想,如不快速抢占万功山,敌人从这里逃走,整个战役就会功亏一篑。他命令尖刀排打开枪的保险,端枪前进。全团打乱建制,跑得快的尽全力抢占山头,发挥他的“飞毛腿”作用,带领战士们一气冲上山顶。

离山顶不过数十米的敌人正弓着腰往上爬,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红军刚刚抢在前面到达。来不及思考,寻淮洲抓过一挺机枪,猛烈地扫射。战士们愤怒的枪声一齐响起,敌人来不及躲藏,倒下一大片。战斗到下午2点多,寻淮洲率领100团的指战员打退敌人18次冲锋,成功地守住了阵地。龙冈山冲周围全是红军,敌人见无路可逃,纷纷缴械投降。

寻淮洲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立即通知部队严密、仔细搜索,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绝不让一个敌人逃脱。战士们按照要求往山下搜索前进,在山腰处路旁的一个土坑里捉住了张辉瓒。寻淮洲叫战士们押着张辉瓒送到山下龙冈镇街口右边的万寿宫。毛泽东、朱德和作战参谋处长兼作战科长郭化若一行从总部指挥所下山朝龙冈街走来,沿途听到红军各个部队的通信员兴奋地互相传递着“前头捉了张辉瓒”“前头捉了张辉瓒”。20世纪70年代,江西永丰党史专家冯都采访郭化若时问道:“红军活捉张辉瓒是哪支部队,一直众说纷纭。”郭说:“那么是何支部队捉到张辉瓒的呢?既不是红三军,也不是红四军,更不是红3军团,而是打左翼扼守万功山的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由寻淮洲团长率领的战士,万功山打扫战场时,在一片茶林的土坑里发现张辉瓒并将其活捉,当即受到毛委员的表扬。”为此,毛泽东挥毫吟咏出千古绝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到1934年7月5日,寻淮洲在毛泽东、党中央领导下转战于赣山闽水,建立无数不朽功勋。1934年7月初的一个晚餐,朱德总司令邀上毛泽东为即将北上抗日的寻淮洲与粟裕饯行。朱德特意做了辣椒泥鳅、凉拌苦菜、油炸溪鱼等几道井冈山特色菜。席间,毛泽东感慨地说起当年上井冈山时,自己脚背烂了,不坐轿子,行走困难,寻淮洲搀扶他的事来。他和朱老总称赞寻淮洲和粟裕后生可畏,并且叮嘱路上需要绝对保密等注意事项。

寻淮洲、粟裕等率领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6日傍晚从瑞金秘密出发,一路过关斩将,于8月1日在福建水口正式打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帜。毛泽东接受《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就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问题发表谈话。在谈到派遣抗日先遣队问题时指出:“中国工农红军的抗日先遣队已经出动了!我们英勇工农红军已经以实际的行动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中国于危亡。同时苏维埃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已下令全国红军准备随时随着先遣队出发。”在谈到抗日先遣队组成时,毛泽东回答:“这个部队虽然只是一个先遣部队,但是有充分的战斗力,战斗员指挥员都是质量很好的。曾经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表现了他们最大的英勇。”

毛泽东真诚对待战友,有“还我卢德铭”呼喊,有“一哭尔琢,二哭尔琢”挽联,更有“偏师借重黄公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他在《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文中留下的“这个部队虽然只是一个先遣部队,但是有充分的战斗力,战斗员指挥员都是质量很好的。曾经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表现了他们最大的英勇”,是毛泽东对寻淮洲的充分肯定,是毛泽东对寻淮洲的高度褒奖,也是毛泽东对寻淮洲成长的影响与帮助的最好见证!

(作者罗柱系中共浏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义系中共浏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雄文系浏阳市党史协会会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