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作家蔺桃获评2024未来旅行大赏年度可持续先行者
蔺桃正在引导孩子们做堆肥实验。
人物名片:蔺桃,1987年生,浏阳文家市人,作家,现居深圳,著有《三十岁,回乡去》《陆生元年》(合著)《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等。2014年,蔺桃在台湾读研期间,开始观察和采访两岸可持续农业、农村和返乡人物;2015年迁居美国后,因缘际会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多族群生态园地种菜,同时观察和写作美国多个州的可持续食农体系知名机构。随后,在大理、深圳以及韩国首尔等多个城市倡导本地的食农教育和实践,推广“自然食育”家庭教育理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蔺桃是一位研究可持续农业的写作者和耕作者,她曾旅居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母亲后,她注意到以工业化农业为基础的食农体系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健康的食物和环境有益于孩子们心理成长健全,蔺桃受此启发,积极开展各种‘自然食育’活动,以写作和教育推动可持续食农体系的建立……”
近日,TOURMEET途觅在上海举办了2024未来旅行大赏,蔺桃被评为“年度可持续先行者”,是获奖者中为数不多的个人。对此,蔺桃感言,这十年来自己的实践和理念被看见被认可,让她非常感动,她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行动者和改变者都越来越多,这对于当下极端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地球而言,意义重大。
知行合一
她在大洋彼岸践行自然食育理念
郁郁葱葱的稻田,四周是微风带来的青草气息与淡淡花香。此起彼伏的虫鸣声里,乡村的时光显得特别悠长。幼年时,蔺桃跟着父亲一起巡田。更多的时候,她喜欢盯着那些花花草草发呆。
直至后来念书进了城,再到迁居遥远的大洋彼岸,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让她内心有了一种巨大的冲击感。
近日,蔺桃(左)获评2024未来旅行大赏“年度可持续先行者”。
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究竟该有怎样的链接?2015年成为母亲后,因旅居佛罗里达州,目睹美国“食物沙漠”现象,以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心理问题,蔺桃开始关注可持续食物农业体系的参与者。
在思索的过程中,蔺桃自创了一个词——“自然食育”(倡导使用绿色天然食材,通过多种途径让人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有关“食”的思维方式,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人格),也就是将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教育和食农教育结合在一起。2016年夏天,她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多族群生态园地耕种,并在园地以教育者身份开设自然教育、食农教育和饮食文化相关的工作坊。
在这里,他们一家人开始和不同国家的邻居、留学生们一起种菜。菜地不只是一块块可以种菜的菜畦,而是一个农林混合的多族群生态园地,有多年生的果树,无花果、柿子、桑葚等,也有花树、药草、香料植物,灌木类和多肉类。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蔺桃和先生开始向孩子解释,不同的种子、幼苗分别是什么蔬菜,然后一家人仔细地观察蔬菜的生长全过程,从幼苗到开花结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颜色、形状、香味、口感。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是现代儿童稀缺的经验。
从土地到餐桌,蔺桃结合自己这些年对自然教育和食农教育的调研、学习经验,最终做成了系列的“自然食育”网络课程,吸引了幼儿园老师、自然教育从业者、NGO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成员,还有许多搬到乡下或想回乡下生活的朋友们的热烈回应。另外,她还和国内的幼儿园合作启动了“中美同种一片菜”活动,用以对比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021年,因为先生要做博士毕业论文研究,蔺桃一家三口从旅居六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搬到了韩国首尔。在首尔,蔺桃再次发起了“寻找城市里的自然”线上线下教育项目,一块公共菜地成为了“我们的菜地”实践场地。在这里,她不仅带着孩子们种菜、劳作,认识蔬菜从种子到幼苗再到开花结果,寻找和观察菜地里的小虫子、小花、小草。如果劳作日碰上自然观察日,她还会带着孩子们到阳川区都市农业教育中心进行自然观察,写和画自然笔记。这个项目的结业展示,则是让孩子们扮演菜地里的蔬菜和虫子,自创一出戏剧演出。
“此前,韩国大力推广都市农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2020年在线上召开的首尔都市农业国际会议,把‘气候农夫拯救城市和地球’作为主要议题,希望通过都市和乡村农业合作,为碳中和、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食物体系作出贡献……”这些超前的观念,让蔺桃十分赞赏。她表示,自然食育理念不仅可以修复公共文化,为家庭邻里提供交流场所,还可以激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与自然、与食物越来越近。
以知促行
她带领更多人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
“上学路上的玉兰树,成了她的童话世界。小小和妈妈选择了上学路上一棵特别的玉兰树作为观察对象。从萌芽期到盛放期,再到后面开始长叶子,妈妈带着她观察叶芽、花苞的生长。小小带着自己的乐高小人在树上玩耍,把树干上出现的瓢虫、草履蚧等虫子当朋友……小小一边玩一边编故事,回到家复述完故事以后,再把故事画下来。”
在首尔,蔺桃发起“寻找城市里的自然”线上线下互动项目,除了首尔4个家庭,国内还有北京、长沙、上海等5个城市的10个家庭参与进来。孩子们顺着二十四节气时序,各自在所在城市做自然观察,然后通过视频会议分享成果。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认知过程,一个真实而性灵的自然世界渐渐呈现在孩子们的眼中与心中。
2022年9月,蔺桃一家回国,她和女儿在大理生活了一段时间。从土地到餐桌,从实践到书写。2023年夏天,一所名为“问渠社”的创新学校在大理主办了以“人类的明天之农业与能源”为主题的自然食育夏令营,按照“明天的食物、能源、经济、社会和教育”五个板块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蔺桃带领的“明天的食物”这一板块,对地球人口过剩、资源过度消耗和大自然的破坏做了系统性思考,并提出了替代性方案。
2024年春天,蔺桃前往深圳定居,随后带领女儿班级的师生开展基于天台花园的自然食育课程,再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感染与影响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城市越大,对外界食物输送的依赖越大,现有的以工业化农业为基础的食农体系,带来了包括人类健康、环境危害、气候变化、自然缺失症等多种层面的危机,亟需向可持续转向。”
十年的坚持,蔺桃以写作者、耕种者、教育者身份,研究和写作美国、韩国等多个旅居地以及中国值得借鉴和宣扬的可持续食农实践者和案例,既是为了揭露危机所在,也希望借由已经证明可行的可持续案例,帮助中文世界的关心同仁找到灵感,获得启发。
@蔺桃:可持续食物和农业可以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国内外的社区花园、食农教育基地,都证明了健康食物和自然环境可以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全。这也是我推广基于可持续食农体系的“自然食育”家庭教育理念的基础。对于当下极端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地球而言,意义重大。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