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炮文化馆内,装饰着红炮造型的吊灯、燃放红炮的铜人雕塑等。记者张永红
最近,金刚镇丹桂村又多了个颇具特色的“打卡点”——金刚红炮文化馆。据介绍,这是我市第一家以红炮文化为主题建设的村级文化馆,建设用房由当地村民捐赠,里面的展品也是“旧物利用”,通过村民“众筹”而来。
近日,在丹桂村党总支副书记陈铋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红炮文化馆,领略了当地的红炮文化历史。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永红
四兄弟捐出民居使用权,建起特色“文化馆”
走进丹桂村友爱组,记者马上被一座极具特色的四合院吸引了眼球:院门前的绿化带里竖着两个放红炮的孩童雕塑,一个孩童举着一挂正在燃放的红炮,另一个孩童捂着耳朵,斜眼瞄着炮竹,喜庆又童真。
走进四合院,只见正屋被设计成了文化馆的“序厅”,古色古香的百叶门等元素配上红炮造型的吊灯、燃放红炮的铜人雕塑,展示出这里深厚的红炮文化渊源。
正屋的左边有6个展厅,从红炮的千年文化到原始工艺、传统民俗、科技创新、安全监管,最后落脚产业辉煌,对当地红炮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全体系的展示。右边则是体验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扯筒、禙皮、插引等红炮传统生产工艺环节。
陈铋锋告诉记者,红炮文化馆免费对游客开放,最近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参观。周边小学、幼儿园老师也经常带孩子前来参观,“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感受红炮文化。”
据悉,这座四合院为当地村民黄建许、黄建湘、黄建初、黄建军四兄弟所有。正屋外墙青砖上记录着它的由来:该四合院原建于1911年12月。2004年,兄弟四人根据原貌对其进行了重建。
“四兄弟都在外发展得很不错,很少回乡。重建后十多年,这间四合院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陈铋锋说,今年6月份,村上启动了友爱组红炮屋场建设,黄氏兄弟听到要在组上筹建一个红炮文化馆的消息后,就主动捐出了四合院的使用权,用于建设文化馆。
企业、村民积极响应,保护传统文化
金刚镇是“红炮之乡”,全镇拥有3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5个烟花爆竹生产工区,其红炮产量占全市80%,全国50%。据陈铋锋介绍,仅丹桂村就有9家鞭炮厂、3个鞭炮生产工区,“把红炮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是金刚红炮人的期盼。”
为建设红炮文化馆,丹桂村投资了将近50万元。从寻找史料记载、了解老红炮人的故事,到深入红炮生产企业挖掘红炮文化内涵,为了充分展现当地红炮文化传承,金刚镇与丹桂村付出了诸多努力。
这一项目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友爱组村民黄启荣告诉记者,听说村里要打造红炮文化屋场和红炮文化馆,村民们纷纷捐出了家里的老物件,他自己也从家里找出了几件很久不用的老式红炮生产器具。
“平时放在家里不觉得有什么,现在集中拿到屋场和文化馆展示了,才发现红炮原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红炮产业养育了一辈又一辈丹桂人。”黄启荣说。
友爱组的义学鞭炮厂也主动捐出了一批传统生产器械和现代化生产机器。“除了展示红炮生产传统工艺和红炮文化,也要告诉后来者,智能制造下的红炮产业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义学鞭炮厂负责人张龙初表示。
目前,红炮屋场已经建成开放。从丹桂村村部一路来到红炮屋场,红炮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村民和企业捐赠的红炮传统生产工具涂上了防腐漆,按照生产流程顺序摆放,串联成景。
“在屋场逛一圈,就可以形象地‘看’到一张纸演变为一挂红炮的全过程,在红炮文化馆里还能系统地了解红炮文化,体验红炮传统制作工艺。”陈铋锋说,“众筹”建起这座属于村民自己的红炮文化馆,既留住了老红炮人的乡愁,也能集中保护传统文化,还为对外展示红炮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