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0后"自学刺绣,返乡后致力传承推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1-28 11:01:07
微浏阳
—分享—

针线穿梭,匠心萦回

06版会客-2.jpg

在扇子的一方天地中,只见钟玲手指翻飞。

“小主……”钟玲拿着团扇,半掩着脸,朝着闺蜜眨眼。闺蜜哈哈笑着,两人闹成一团。这种快乐,是古装扮演的玩笑,更是享受手工技艺的美好时光。

她们手中的团扇,是道具,更是艺术品,乍看之下便迷了人眼——那纷繁复杂的绣技、珠翠生香的旖旎、环佩叮当的风情,皆来自女子匠心的巧手制作。

这些艺术品皆出自钟玲之手,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推广手工刺绣技艺。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彭红霞实习生曾巧

团扇之美

扇起扇落,惊艳了旧时模样

1月27日,薄雾笼罩雨霏霏,淮川街道城西社区西湖山路80号,钟玲正在专心完结她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但见手指翻飞,丝线交错,柔和的纱面和剔透的珠管一一相衬,尽态极妍。当拿起团扇时,那潋滟的美感,让人惊艳。

钟玲出生于1980年,十多年前爱上刺绣,此后自学了湘绣、苏绣、蜀绣、苗绣等技法,2019年她又自费前往厦门,专门进修了法绣。近年,她喜欢在扇子上刺绣,或是欧根纱扇面,或是丝绢扇面,于一方小巧天地中,让丝线交错缠绵。她的作品精致细腻,已有“风景”系、“喜扇”系、“宫雪”系等,一一看下来,仿佛时光倒转,旧日重现。

作品《宫雪》,以红色纱面做底,故宫宫檐若隐若现,天降大雪,四处银妆素裹,宫殿的庄严与唯美浮于眼前;作品《喜扇》配色华丽,撞色对比,闪亮的金色与静谧的蓝色都是为了衬托喜庆又美好的红色。

钟玲接触刺绣,还要追溯至2008年在杭州工作的时候。她被一个橱窗内的欧绣手提包所打动,从此开始了自学刺绣。苏绣大气又细腻,意境极美;湘绣活灵活现,眉目传神;苗绣简单朴实,章法天成……每一种绣技都自成一派,给她的自学带来极大的难度。

凌乱错针法、插入法、各种丝线混入法、渐变法等等,不可道尽,她仅凭一腔热血,学起来磕磕绊绊。但一坐下来慢捻丝线,慢享时光,这一份独特的岁月静美,又让她执着至今。

“有时候我都敬佩得不行,做一把扇子就要花费半个多月,说呕心沥血都不为过。”钟玲的朋友感叹说,就是因为她这份执着和热爱,才造就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之美!

匠心独具

博采众长,集中西绣艺融为一体

灯光之下,扇面流光掩映,抚之却不是丝线的光滑,而是各种粗糙的材质。扇面上闪闪发亮的,是珠子、亮片、水晶;云层和叶片不同的层次,是金线、银线、渐变丝光线;里面还有不同的刺绣手法,有的细腻,有的粗犷……

“关于刺绣,我琢磨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法绣最适合我。”钟玲说。法绣是法国手工艺,与中式刺绣平面传神的境界相比,法绣更讲究凹凸的立体感,讲究用不同的材质做出逼真的效果。

细看她的作品,和以往印象中的各类湘绣、苏绣等不同。端看《宫雪》,扇子直径26厘米,这么小的空间里,钟玲采用了三四种绣法,十多种材料,光绣线就有金线、银线、盘金线、镭射线等,辅料还有小米珠、串珠、贝珠、水晶、亮片、砂石等等;再看《喜扇》,同样如此。据悉她下一部作品“小昆虫”,光辅料已经多达43种之多,纷繁复杂、构思精巧,让人咋舌。

博众家之长,正是钟玲突破自己的一种方式,2019年接触法绣后,她发现法绣就是“混合的艺术”,难道她不能中西结合吗?苏绣的意境固然美好,但是将湘绣的传神融为一体,岂不是美上加美?欧绣大方朴实,但于细节处配合玲珑剔透的法绣,更兼具现代审美的实用和时尚,会不会更佳?

钟玲的灵感如泉涌,她尝试各种创作,除了团扇,还有书签、头饰、手帕、亲子服装等等。她不拘泥于作品用什么手法,而是力求作品的完成度。作品出炉后,朋友们纷纷点赞,说她的作品精致中不乏灵动,有了她自己的风格。

珠翠生香

心之所向,立志推广传统技艺

这边有人拿着钟玲的团扇,模仿着宫廷小主,回眸一笑,摇曳生姿;那边有人感叹,也只有纯手工的艺术品,才能产生这样强大的代入感,让人瞬间回到旧日吧!浸润着百转柔肠的手工定制,和流水线上的速成品相比,高下立现。而每每收到这样的赞誉,钟玲都渴望着,有更多小伙伴加入到手工制作的队伍中。

“刚回浏阳时,我有点不习惯。”钟玲说,可能是本土没有传承刺绣这样的手工技艺,浏阳几乎没有手工刺绣店、手工制作课、刺绣协会之类的,她发现身边的朋友也都没有刺绣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有时春光明媚、醉柳拂堤,她坐在院子里埋头刺绣时,一种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

从2019年开始,钟玲有了推广手工制作的计划。她最初是在微信朋友圈发动举办手工沙龙,兴致勃勃地呼朋唤友,带宝妈们做发箍、头饰,带孩子们做书签、文具。举办第一期手工沙龙时,有数个人响应;办第二期时,喊了儿子同班同学撑场子;到第三期时,她难过得想掉眼泪,因为没有一个人来。她不放弃,又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定期上传作品,点赞的人多,却从没有人主动找她说“我也想学”。她尝试着喊自己的亲戚、闺蜜一起玩,响应者也是寥寥无几……

“应该是还没有这样的氛围吧。”钟玲说。因着机缘巧合,钟玲的房东得知她的想法后很支持,联系了单位,请钟玲上了几堂课。到后来,幼儿园的老师们也会过来请钟玲,希望她带孩子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从小培养热爱手工的兴趣。

“对于推广手工,我如今更有信心了。”钟玲说,她不再局限于喊多少人来学习,手工丰富了她的生活也拓展了她的眼界,有一种信念正在心里发芽。她正在创作一幅“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法绣烟花图,想用各色丝线体现烟花之美、用水晶珠管体现沿岸灯光,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去阐释刺绣的魅力,用自己的方式去为浏阳烟花鼓与呼,也用自己的方式去带动属于手工制作的未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