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家六口战“疫”一个月,终于在报纸上“团圆”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2-26 11:19:14
微浏阳
—分享—


????_20200226102356.jpg


这一家六口的样子便是浏阳战“疫”的样子

2月24日一早,从13楼的窗户望出去,天空中白云朵朵,院子里春暖花开。8岁小男孩问妈妈谭蕊,他们有多久没去外婆家了?谭蕊一家是个大家庭,和父母、哥哥住同一个社区,住所仅隔着一条街,以往谭蕊总是三天两头往父母家跑,可如今已将近一个月时间,一家人还没有团聚过。不是不想见面,而是不能见面、不愿见面,也不着急见面。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彭红霞

不能见面

疫情防控不放松,一家六口还在一线

和两个孩子交代几句后,谭蕊就去上班了,她的丈夫刘飞瑶出门的时间更早。如果在地图上对这一家六人进行标注,就会看到他们彼此的行动轨迹,在同一时间各自忙碌着。这一家人上至父母双亲,下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打响时就冲在了一线。

“腊月二十九,我们接到指示,开始在社区摸排重点关注对象。”吴三荣,谭蕊的母亲,是荷花街道南市社区党总支书记。她记得很清楚,为了迎接除夕,她和社区工作人员连着准备了11天,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他们所有人放弃休假,继续接手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她心里有些愧疚,因为她答应了孩子们过年时要一起拍“全家福”,可是“疫”猛于虎,她电话通知孩子们,今年除夕不团聚了。

这边吴三荣忙得顾不上团圆,那边家人们也陆续接到单位通知:取消休假,随时待命,如果条件允许,请积极响应工作调配。这一家子,齐刷刷举手加入了战“疫”一线。

除谭蕊的母亲外,谭蕊本人和她父亲胡治安、哥哥胡君、嫂子黄玲都在医院工作。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打响,他们都各自回到岗位,父亲胡治安戴着口罩开始接门诊,为了减少其他门诊医生的出门和集聚,他请愿春节期间多给他排班;大嫂黄玲虽然怀着二胎,但也没有退缩,从正月初二就到岗工作了。

“春节期间,我和我老婆都没时间多交流,和其他人更是见不上面。”谭蕊的丈夫刘飞瑶在乡镇工作,最忙的时候他早上6点就出发去乡镇,晚上很晚才能回家。疫情防控期间,这一家子都没有休假,“两班倒”“三班倒”的情况还不少,大家只能彼此打电话交流,互相加油鼓劲:不急,一切事务暂且放一边,坚守住战“疫”一线!

不愿见面

“岗位接触”有风险,一家老小彼此远离

1月23日,湖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时浏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得到确诊。一时间,浏阳严阵以待。谭蕊这一家六口人几乎日日奔波在外,但他们谁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们自发自觉远离彼此。

“不敢见他们,自己有风险也就算了,绝对不能连累家人。”2月24日,谭蕊的哥哥胡君结束了长达24天的隔离工作,第一次出现在办公室。1月29日(正月初五),他接到单位通知,要他作为医务人员去浏阳唯一一家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梦莱乡情酒店,开展防疫工作。这是一份充满风险的工作,面对的都是重点关注对象,但胡君丝毫没考虑就答应了。

胡君戴着口罩进入了梦莱乡情酒店,同时自己也一并隔离。隔离期间,他每天和孩子视频通话,还不断安抚父母、妻儿,说自己没事。在酒店工作15天后,以最后接触对象的时间推算,胡君从酒店出来后还需自我居家隔离9天。

做好全身防护回到家,胡君直接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每日只喊妻子黄玲为他记录体温。“温度计给我就行,你离我远一点。”胡君总是这样提醒妻子。

胡君远离家人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家人。实际上这一家六人,都面对着不同的风险,他们除了自觉远离彼此,谁也没有抱怨。此外,他们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前往各个健康监测点,给陌生人测量体温。吴三荣在社区,刘飞瑶在乡镇,他们都是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需要每家每户摸排调查、登记总结、测量体温,更是直接监管居家隔离对象,时刻保持密切联动。

“我自己不怕,却不能不担心我的家人。”胡君这句话,几乎代表了这一家子每个人的心声,他们挺身而出站在了疫情一线,唯一的念想却是,自己走远一点,将风险带离家人身边。

不着急见面

守望相助战疫情,期待千家万户团聚日

日前,根据湖南省对各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的分类,浏阳被评估认定为低风险地区!市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如果不是孩子想去外婆家,谭蕊一家似乎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一个月没有在一起说说话了。并非不想见面,而是还没有到见面的时刻。

“现在还不能放松。”吴三荣说。虽然健康监测点已取消、小区的临时封闭管理都已解除,但宣传教育还不能放松;在乡镇工作的刘飞瑶依旧坚守在村上,他每天拿着喇叭提醒村民们要戴口罩、不要扎堆;在医院工作的四个人更是以严苛的医学态度,谨慎对待着疫情。

心中的目标还未达成,自我的需求就放在一边。“不着急见面”成了这一家6人共同的心声。采访中,吴三荣不止一次提及,自己一家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光辉闪耀,也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尽自己的职责。但她又不止一次感叹,能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坚持下来,是因为家人们在背后支持,家人是他们彼此的力量来源。

谭蕊说,她每天关注新闻,在浏阳战“疫”过程中,身边涌现了很多值得被尊敬和被铭记的人,他们有的捐赠了很多防疫物资;有的运送爱心物资支援武汉;有的不计生死,冲锋在战“疫”一线……“每个人都在放下小我成就大我,放下小家成就大家,我相信,守望相助战胜疫情的那一天,不止我们一家,千家万户都能相聚!”

特写

最美的你,在抗“疫”一线

曾一天接诊50人

胡治安,党员,副主任医师

2月21日,走进胡治安工作的医院,在门诊挤了很多人。据统计,春节期间,胡志安一天最多曾接诊了50人。因为接诊的多是精神病患,患者很难准确回答医生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是家人一起陪同就诊,这也增加了胡治安的风险。

春节期间,有一对父子就诊时,两人体温都正常,可住院后两人都出现了低烧,其中那名父亲的肺部照片更出现了异样,这一情况让胡治安有点紧张,直至几日后,他终于得到消息,那一对父子只是普通的肺炎。

有时一日三餐吃方便面

吴三荣,党员,社区工作者

2月20日,荷花街道南市社区,吴三荣忙得几乎脚不沾地,记者的采访也多次被打断。作为社区负责人,吴三荣不仅全面统筹整个社区2万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监管着居家隔离对象。

特殊时期,加班已是常态,就算是晚上在家也是电话不断、工作安排不断。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了准确摸排外地返浏人员,白天居民不在家的,她就晚上再去核实,基本是白天到晚上,她都没有时间给自己做饭,有时一日三餐甚至吃不上一口热饭,都是以方便面为主食。

坚守定点酒店15天

胡君,1983年生,党员,医务人员

2月24日,胡君出现在了办公室,此前记者联系他约定采访时间,他都婉言拒接了,因为他一直在隔离,惴惴不安的心无法落地,他曾作为医务人员在浏阳唯一一家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工作了15天,为居住在那里的人做好服务。

胡君服务的人员,有支援雷神山建设回来的建筑工人、有从武汉旅游回来的返浏人员,他每天要给他们测量体温、排解焦虑、解决求助,实际上,他自己也紧张!“我每天都对自己强调,洗手洗手!不要疏忽!不能大意!我儿子才5岁,我老婆还怀着孕,家人们都等着我平安回家呢!”

每天给100多名老人喂药、喂饭

黄玲,1988年生,入党积极分子,护士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黄玲所在医院的老二科实行封闭管理,家人不能探视,闲人不得出入。老二科里有100多名老人,其中10多人是陪家人过完年回来的,这批返院的老人不得不在另一处场所进行隔离。

黄玲每天的任务就是给100多名老人喂药、喂饭、洗身、擦拭,一个简单的回字型科室场所,她每天的步行数量居然达到了2万多步!等同于一个社区消毒工作人员在辖区室外公共场所走动消毒的步数总和。

“为了您的健康,请戴上口罩”

谭蕊,1985年生,党员,护士

24日上午,谭蕊在医院工作,她负责挂号、收费、办理出入院手续。在她面前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挤满了人。因为戴着口罩又隔着窗口不好交流,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总是下意识把口罩摘了,大声说话,凑近又凑近。

谭蕊并没有害怕或者抵触,而是不断微笑着重复:“您好!我正在帮您办理,为了您的健康,请戴上口罩。”

连续工作20天没有轮休

刘飞瑶,1984年生,党员,乡镇工作人员

25日一早,走进高坪镇双江村,刘飞瑶正在汇总资料,他将手头工作做完后就穿上志愿服,拿上喇叭,沿着村道去宣传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

神情有些疲倦,算起来刘飞瑶从1月27日(正月初三)开始加班,坚持到如今,其间最长连续工作了20天时间没有休息一天。最开始的工作是进村摸排、巡逻宣传,然后是监管从疫区返浏的3个家庭居家隔离,每天两趟前去测量体温,再到村上“疫情防控点”给往来司乘人员测量体温,之后又是“三班倒”对疑似病例亲密接触对象进行24小时隔离监管。如今他除了正常工作,还接手志愿宣传工作,以增强村民们的防范意识,坚持做到勤洗手、不扎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