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驾入藏第10天突发高反出现脑梗

编辑:戴鹏 2019-08-20 10:20:29
微浏阳
—分享—
 
  一到夏天,《我想去西藏》就开启单曲循环模式。浏阳几家旅游社表示,暑假期间去西藏、新疆旅游的市民明显增加,“自驾游的也很多。”
 
  8月初,袁先生和朋友们从浏阳出发,开始了去西藏的自驾旅行,“3辆车,12个人,几个人有户外经验。”可就在8月12日,他们回程行至那曲时,袁先生发生严重高原反应,被紧急送至格尔木,又转至酒泉,才在医院检测出:脑部出现血管堵塞,情况十分危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潘雅静
 
  袁先生和朋友12个人开着3辆车,8月3日从浏阳出发,8月4日从318国道川藏线正式进入西藏。“除了衣物,还带了氧气瓶、抗高反药和一些急救药品。”同行的陈先生说,他们每天都要走400多公里。
 
  “从海拔2000多米开到4000多米,开始有一些喘不上气的感觉。”陈先生说旅途最大的感受是气温的变化,特别是从巴塘到林芝的路段,“一天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出发时穿短袖,后来换上长袖,最后穿上了棉衣。”
 
  8月12日,也是他们自驾游的第10天,不到40岁的袁先生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出现了高原反应,“人是有意识的,就是呕吐得不行。”
 
  “严重的高反可能引发脑水肿,后果不敢设想。”有户外经历的同伴让袁先生吸着氧,开车赶往唐古拉山卫生院。当地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医护人员进行了简单的救治,提醒“尽快下山!”
 
  唐古拉山距离格尔木大约400公里,中间就是荒芜人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担心车上所带的氧气瓶不够,一行人一边往格尔木急驰,一边电话通知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派救护车往唐古拉山赶。
 
  可可西里是一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根本没有可以“下山歇息”的地方,大家心里越来越急。大约200多公里后,他们遇到了救护车,袁先生被转移上救护车后,继续前往格尔木,并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进行了CT检查。
 
  不过,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没有核磁共振设备,无法进行进一步检查。无奈之下,同伴只得将袁先生再转至海拔1000多米的酒泉市人民医院。并在这里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袁先生头部出现血管堵塞现象(俗称脑梗)。目前,袁先生经过抢救已脱离了危险,转入普通病房治疗休息。
 
  健康提醒
 
  高原反应是可致命的疾病
 
  高原反应是指人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常见症状有头痛、呼吸困难、失眠、疲倦、食欲减退,甚至晕厥等,又称为高原病。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
 
  几年前去过西藏旅游的朱女士回忆起那次经历,“头痛,非常痛,几乎就要炸裂的痛!”她连夜敲开卫生室的门,服用了芬必得才有所缓解。“起初以为只有我是这个感觉,结果第二天在车上,一瓶芬必得像糖果一样被同伴分着吃了。”
 
  现在,去西藏旅游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些户外运动论坛和户外社群甚至流行着一种说法:高原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高级急救员小羽提醒:这种言论误导了许多人。
 
  “高反是一种可重至致命的疾病,人体有三大关键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很少有一种疾病能同时攻击这三大关键系统,而高反(急性高山病),就是能同时损害这三个生命根基的‘死神’。急性高山病发病快,特别是其后期症状高原脑水肿致死率奇高。”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小羽详细阐述了高反的发病机制,由于高原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很多游客又是在户外发病,所以十分危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高反,同样在8月去西藏旅游的陈先生分享了自己的进藏准备功课:去之前到医院进行体检,随车带上吸氧设备和药品,平时行程也要注意,“队伍中最好有一个去过西藏的同伴。”
 
  健康贴士
 
  高原游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高原反应是一种可重至致命的疾病,医生提醒准备进藏旅游的市民,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最好到医院接受一次体检。登上高原后要禁烟限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还要避免过于劳累,注意休息。如果出现高原反应,要尽快赶到海拔较低的区域,或者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救治。
 
  高原游之前,要做到以下五点才能有备无患:
 
  第一,做好高原游心理和生理准备。不要惧怕高原反应,不在感冒时进入高原地区,适量锻炼机体运动能力。
 
  第二,做好防晒。备好墨镜、大檐帽、围巾、防晒霜等。
 
  第三,做好保暖。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而且高原昼夜温差可达20℃,备足羊毛衫、保暖内衣实属必要。
 
  第四,随身带些常用药物。在进入高原前一周,可以服用红景天、西洋参等药物。同时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如感冒药、消炎药及跌打损伤药,可解燃眉之急。
 
  第五,购买相关保险。旅行者可在出发前投保带有高原反应意外保障的旅游保险和旅游救助保险。在投保前应问清楚是否带有救助服务,一旦需要帮助,可及时拨打救援热线求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