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烈日下的“稻田守护者”

编辑:戴鹏 2019-08-09 10:23:49
微浏阳
—分享—

 
  “这是我们的责任田,马虎不得。”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37岁的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动植物保护部部长张再仁又一头“钻”进了稻田里。
 
  烈日当空,稻田里病虫害的情况很快传了出来,“稻飞虱,查蔸10,若虫37;纹枯病,查蔸20,病蔸3……”
 
  当前连续的高温天气,给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农户做好防治工作,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动植物保护部坚持每周周一、周四下田开展虫情系统调查。
 
  一蔸水稻一蔸水稻地调查,一只虫害一只虫害地统计。炎炎夏日,他们用汗水支撑起农田病虫害的“防护网”。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方平张迪
 
  深入田间地头,采集病虫害数据

 
 
  8月5日上午10点,骄阳似火,不断炙烤着大地。北盛镇环园村的一处稻田里,热浪滚滚。
 
  一瓶矿泉水、一顶草帽,张再仁和同事们开始忙碌了起来。
 
  卷起裤脚,跨入田间,弯腰轻轻拨开禾苗,仔细检查水稻上面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原本沉闷的稻田里热闹了起来,禾叶的沙沙声不时响起,一项项调查数据被统计出来。
 
  “二化螟,查蔸30,危害19,需要马上通知农户进行防治。”一丘稻田里,突然增多的二化螟让张再仁紧绷了神经,“这些数据除了供浏阳本级分析研判外,还将传至农业农村部,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田埂上,54岁的动植物保护部副部长冯春水将每丘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因为腰和视力不好,干了32年植检植保工作的冯春水被同事们“安排”当记录员。虽然不用下田,但在烈日的炙烤下,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从他脸颊滑落。
 
  “要准确计算出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数量,每次需要调查6丘田。”冯春水告诉记者,因为每丘田的栽种方式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不同,所以每次调查的时间也不同,但平均每次调查都要在稻田里站2个小时以上。
 
  及时提供病虫害预警,为农户丰收护航
 
  11点,室外的气温正不断攀升,不远处的几棵樟树上,知了敞开嗓门叫了起来。此时,田间调查才刚刚过半,早已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依旧专注地在稻田里穿行着,冯春水本子上统计的数据一项项增加着。
 
  “田间高温高湿叠加,正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冯春水介绍,因为天气炎热,农户容易忽略病虫害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提醒,很难有效防治,容易导致农户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下田调查病虫害情况,经得住烈日的“烤”验是最基本的,长时间站在田里,皮肤过敏也时常困扰着工作人员。“你看,因为总是过敏,我的脚上连汗毛都没有了。”张再仁说,虽然这是个苦差事,但只要能够及时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预警,帮助农户丰收,一切努力就没有白费。12点03分,6丘田的虫害系统调查全部完成,各项数据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张再仁脱下衣服轻轻一拧,汗水流了一地。“明天去永安开展植保事故处置,后天去大瑶开展禾苗疑难病诊断……”回城的农技车上,张再仁猛灌了1瓶矿泉水,又扭头和大家聊起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当前一季稻、再生稻的田间稻飞虱虫量较大,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发生较重,应进行一次全面防治……”当天下午2点,经过会商,新一期病虫情报就发到了“浏阳三农”微信群,很快这些信息又通过各乡镇站传达到农户手中。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